《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说明篇(7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说明篇(76页).doc(76页珍藏版)》请在佰策地产文库上搜索。
1、 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说明篇项目名称: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委托单位:扶风县建设局承担单位:陕西省建业城乡规划设计中心扶风县建筑规划设计院国家专业法人代码:6100001020310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乙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陕城规编第(032016)号院 长:刘斌秋 李振安总规划师:李龙选审 定:刘斌秋 李振安审 核:王 莉项目组成员:王 莉(城市规划师)赵云飞(城市规划师)霍高亮(城市规划师)刘 腾(城市规划师)郭晓伟 郎 帅王 凯 杨海明张胜宽 张微俊(以姓氏拼音为序)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编制完成时间: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前 言根据扶风县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为加快扶风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
2、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优化村庄的发展布局,改变目前扶风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的状况,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扶风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2007年8月组织展开编制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本次村庄布点规划采取政府组织,农民自主选择,整体统一规划的方式实施,力求改变村庄整体面貌,整体提升人居环境。项目组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习了先进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经验后,深入地分析研究明确了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的工作思路。 为了收集详尽真实的基础资料,全面了解透析扶风县农村现状以及农村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项目组对扶风县部分重点村庄进行了 深入实地调
3、研,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整合协调农民、政府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于2007年9月中旬编制完成了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的初稿方案。根据陕西省建设厅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相关文件及县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项目组对村庄布点规划进行了相关调整与优化完善,现已形成成果文件。陕西省建业城乡规划设计中心 扶风县建筑规划设计院2007年9月第一章 扶风县现状概况11.1 扶风县概况11.2 历史沿革11.3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1.4 资源条件分析4第二章 规划总则72.1 规划目的72.2 规划依据72.3规划指导思想82.4 规划原则82.6 规划范围92.6 规划期限9第三章 扶风县村
4、庄发展概况113.1 现状村庄概况113.2 村庄形态与建筑风格173.3 农村人口从业状况183.4 农村空间利用概况193.5 村庄配套设施概况203.6 村庄现状存在问题22第四章 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影响因素分析254.1自然条件影响254.2城镇化因素254.2产业因素264.4村庄现状条件影响28第五章 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295.1 扶风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95.2 扶风县人口发展规模框算305.3 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355.4 复垦土地435.5 开敞空间规划44第六章 村庄布局支撑体系规划456.1区域农村产业发展现状456.2区域配套设施规划476.3环境保护51第七章 空间协
5、调与管治557.1管治协调准则557.2空间管治协调要点55第八章 实施规划598.1近期实施规划598.2近期控制要点608.3各乡镇示范村建设618.4 规划建设进度安排62第九章 实施措施建议639.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639.2部门联动,加大投入639.3综合整治与建设并重639.4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649.5加强对村庄公共设施的管理,建立长效机制649.6健全机构,理顺体制64附录 65 第一章 扶风县现状概况1.1 扶风县概况扶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土地总面积745.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4%。境东邻武功县、杨陵区,东南临周至县,南隔渭河与眉县相望,西与岐
6、山接壤,北及麟游县地界、东北与永寿、乾县毗邻。扶风县行政区划历代多有变化,建国后已多次调整,现属宝鸡市辖县,至2006年有9镇2乡、170个行政村、780个自然村、1137个村民小组。1 2007年8月20日召开第15次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同意将扶风县揉谷乡划归杨陵区管辖,按有关程序报批。(新华网陕西频道陕西政务)12006年,全县总人口46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611人,为全省人口密度较高的县份之一。其中农业人口38.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4%。全县耕地面积为55.8万亩,人均1.43亩。县城城关镇位于中部偏南,是全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1.2 历史沿革扶风县古称美阳,是我国黄河流域
7、古文化发源地之一。相传4000多年的上古时期,以炎帝神农氏为首领的姜氏部落在这里定居,建立了有邰氏部落。商代后期,周人在古公亶率领下,从邠地迁居“岐邑”,历经三代,灭商而建立西周。此后250余年间,这里一直是西周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之一。战国时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始在这里置美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境域西半部归周城县,东半部归武功县。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复设美阳县,后又废,归岐山县。唐武德三年(620)设韦川县(今县址)。贞观八年(634)改名扶风县。南宋金时改称扶兴县,旋复原名。此后至民国间均称扶风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8年12月并入兴平县,1961年
8、8月份分出至今,属宝鸡市辖县。1.3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06年,扶风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据县统计局统计2006年完成生产总值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0.24亿元,增长11.5%。经济结构由2005年的25:40:35调整为24:42:34,人均生产总值6500元,比上年增加837元。图1 扶风县2006年经济结构(1) 农业发展特点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3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农业内部结构由单一经营向农林
9、牧副渔业方向全面发展,种植业所占比重下降,林、牧、副、渔业所占比重上升。果业、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优势凸现,其中2006年全县果树面积7.5万亩,辣椒面积5.5万亩。林业发展快速,加大退耕还林,全年造林2.86万亩,比上年增长1倍。环境绿化取得显著成效,完成公路、台塬、河堤和村镇绿化2625亩。2006年畜牧业产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41台,小型拖拉机4566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112部,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2580部,农用运输车4291辆。图2 扶风县各种类用地面积(2) 工业发展特点工业经济高速增长
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实现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3亿元,比上年增长36.5%;集体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0.04亿元,比上年下降1.2%;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2%。 图3 各类型工业比重 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产品名称产量比上年增长(%)机制纸34418吨15.8水泥207万吨17.0水泵3047台18.0农用化肥(折纯量)2.8万吨-39.1变压器28.4万千伏安-17.2棉纱5610吨24.9供电量39447万千瓦时15.3方便面54279吨4.6软饮料
11、16713吨71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冀东海德堡水泥实现产值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华龙日清方便面实现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76.7%,面粉厂产值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图4 三大企业年产值比较图(3) 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全县普通中学23所,小学201所,普通中学教师2209人,小学教师2108人。2006年全县累计投入危改资金555万元,维修扩建校舍并新建校舍3268平方米,改造学校9所,全县新建民办学校4所。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2006年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2所,床位1192张,卫生技术人员121
12、1人,其中医生420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县共举办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7次,行业性文化活动活动20次。农村电影放映发行收入5.4万元,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剧场、影剧院2个。2006年全县开通有线电视的村101个,电视覆盖率100%,广播覆盖率100%。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实现综合旅游收入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县有三个博物馆,其中:县博物馆收藏展出历代出土文物;周原博物馆收藏展出西周歧邑遗址的出土文物;法门寺博物馆收藏展出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科学技术方面:2006年组织实施“秦川肉牛优势产业开发”
13、、“果品冷藏保鲜技术”、“秦椒新品研究”等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重大科技项目。2006年底,全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8户,研制开发新产品5个,年产值300万元以上的企业6户。(4) 财政特点2006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81万元,比上年增长15.5%,上划中央“四税”完成8252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全县财政支出25778万元,较上年增长42.6%。主要支出项目:教育支出7522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2871万元,行政管理费3114万元,公检法支出928万元。(5) 人民生活2006年,扶风县城镇劳务输出130536人。全县在岗职工从业人员19627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
14、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17元,增长13.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40元,增长6%。在职人员人均工资10677元,比上年增加1218元。1.4 资源条件分析(1) 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扶风80%的面积在渭河的北岸,全县地形北高南低,自北而南形成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和渭河阶地4个明显的地形地貌单元。海拔最高1579.8米,最低438.4米,相差1141.4米。西高东低,地域南北长于东西,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县境内还隐伏着F1、F2、F3、F4 4条近东西相互平行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的活动断裂带,一条北西南东向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的斜交活动断裂带,将黄土塬区分割为若干个阶梯状
15、断块。总的趋势是北升南降,断阶逐个加深,组成渭河地堑的北部断阶带,主要断裂为:1、绛帐断裂(F1),2、午井太白断裂(F2),3、法门寺断裂(F3);4、黄堆巩村断裂;5、瓦罐岭断层(F5);6、黄甫段家乡断裂(F6)。(2) 自然资源本县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物产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5大类。土地资源1990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11.9万亩,其基本特点为:土地利用大格局基本趋于合理,利用程度较高。土壤条件较好。全县土壤分9个土类,42个土属,107个土种。其中娄土占60.83%,黄绵土占28.2%,两类主要优质土壤占总土壤面积的90%,占耕地面积比重可达95%以上。气候资
16、源扶风地处温热带,属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4度,无霜期208天,全年日照2136.5小时,日照百分率43%,全县气候基本特点:四季分明,冬长秋短,光热丰富,雨热相伴,雨量较少,夏热冬寒。水资源水资源数量少。据扶风县水利区划报告记载,全县水资源总量49.86亿立方米,资源总量中,近期可开发利用量仅33081万立方米,余均暂难开发利用。可开发利用量占资源总量的6.6%,低于全国全省水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591.7毫米,蒸发量892毫米,大于降水量300.3毫米。对调入水依赖性大。在水资源的利用量中,宝鸡峡、冯家山两个水利工程设施可供水18283万立方米,全县可利用水量3
17、3018万立方米,调入水占全县可利用水量55.4%。 物产资源扶风生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已被利用的植物中,农作物60种,果树10种,种木69种。农作物中,粮食作物11种,以冬小麦和玉米为主要品种;经济作物22种,以油菜为主;果树以苹果为主。已被利用的动物中,饲养家禽15种,有50多个品种,秦川牛和关中驴是著名畜种,小家畜以猪为主,奶山羊次之。家禽有4种,以鸡为主。矿产资源扶风矿产资源多为建材原料,北部山区约有15亿立方米石灰石,碳酸钙含量在50%以上,现正大量开采,除满足本县需要外,还供应外地。大理石储量320万立方米。中部黄土台塬盛产制砖粘土。南部渭河滩地有大量的沙、砾石。旅游资源本县古文
18、化遗存较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通过不断努力和开发,县域旅游资源已得到初步的整合,围绕法门寺佛教文化中心、西周文化旅游观瞻园、观山自然风景区“三大板块”,形成了“一寺(法门寺)、三馆(法门寺博物馆、周原博物馆、县城博物馆)、三山(西观山、中观山、东观山)”的旅游格局。文物保护单位扶风县地区历史悠久,文风昌盛,古迹众多。县域范围内主要分布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及其他文物。据统计扶风县境内有古遗址168处,古墓葬14处,古建筑24处。以古刹法门寺和周原遗址最为著名。其中:法门寺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宫的佛指舍利和唐代文物,名扬四海,被誉为佛教圣地,受到国内外瞩目;“周原遗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
19、护单位,在本县的法门镇的黄堆、贺家、礼村、凤雏、云塘、齐家、召陈、庄白等20个村子,面积约八九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汉伏波将军马援墓,汉史学家班固墓,明代建筑群城隍庙等。第二章 规划总则2.1 规划目的(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规划发展,实现扶风县内村庄合理的数量及有序的发展。村庄布点规划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的,为全县建设和谐社会提供蓝图。(2) 节约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县内村庄经过规划整合后,村庄数量减少,规模变大,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资源,实现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也可以减少政府管理成本,精简农村管理机构。引导各种设施向中
20、心行政村倾斜。(3) 指导今后村庄建设和发展。实施村庄布点规划,根据村庄发展和人口转移趋势,加以科学的引导,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风貌。如将各种设施优先引导至中心行政村,引导撤并村、迁移新建村的建设,引导全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相关规划的调整。2.2 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村庄建设相关的地方政策文件。(2)技术标准、规范依据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陕西省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纲要及相关的道路、防洪、供水
21、、排水、电力、环保、燃气等设计规范。(3)政策、基础资料依据扶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扶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扶风县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及各类基础资料等。(4)其他依据扶风县志、扶风县行政区划图等相关资料。2.3规划指导思想随着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不断深入,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三农”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凸现,农村工作成为当前工作突出的薄弱环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政策。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应时刻以农民为中心,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农村地
22、区的经济发展为目标。立足“三农”,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围绕扶风县的“三区一城”发展规划目标,以法绛公路为主轴,天绛公路为次轴,县城新老区、法门景区、工业基地为中心,以召公、杏林、天度、南阳、午井、段家等建制镇为支撑的城镇带群。通过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赋予村庄合理的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设计经济适用的农民住房,从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有效节约土地,推动农村社会文化事业,推经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2.4 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的原则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强调政府主导作用,要深入宣传实施建设社会
23、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工程建设,不搞大包大揽,增加农民对村庄布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2)合理聚集,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的村庄规模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公益基础设施的配套。村庄布点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分步实施”的原则,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和耕地的补占平衡。(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规模大、区位好的村庄进行整治、集约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不盲目攀比。经济水平好的地区可以快一些,已经实施撤乡并镇的地区可以快一些,农村基础
24、工作好的可以快一些,农民积极性高的可以快一些。(4)突出特色,弘扬个性的原则村庄布点规划要弘扬个性、突出特色。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地方特征的要求,切实重视并保护村庄特色,防止千村一面。(5)设施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规模以及村庄布点规划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优先配置规划中心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规划基层行政村的配置设施。(6)高程适宜,地质稳定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居民点的选址位置、规模和结构都要不破坏生态环境;居民点的选址位置都要避开地震活动断裂带、抵制塌陷区和洪水淹
25、没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7)城乡一体化原则规划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思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整体协调发展。2.6 规划范围扶风县村庄布点规划的范围界定为:扶风县县城内的村庄,包括一县八镇两乡,共计170个行政村,780个自然村,其中城关镇、法门镇及绛帐镇为规划重点,其中未包括揉谷乡。(2007年8月20日召开第15次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同意将扶风县揉谷乡划归杨陵区管辖,按有关程序报批新华网陕西频道陕西政务)2.6 规划期限考虑到村庄布点规划实施的阶段性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规划期限为:近期: 2007年2010年远期: 2011年2020年第 70 页第三章
26、 扶风县村庄发展概况3.1 现状村庄概况扶风县现辖9镇2乡,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太白乡。行政村170个,自然村780个,全县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万人,占总人口的84%,全县总面积745.8平方公里,(折合111.86万亩),扶风县范围内耕地面积55.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9.9%。人均耕地1.43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等,农民人均纯收入2217元。扶风县村镇情况表(2006)乡镇数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组农村人口耕地(亩)镇91516901007339500494471乡219901304749963818
27、总计111707801137386999558289(1) 城关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扶风县城乡结合部,现城关镇为原城关镇与原新店乡合并而成,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人居中心,位于西宝公路北线和扶绛公路、法汤二级公路交汇处。辖区环绕县城,东隔美阳河与太白乡相望,西接岐山县益店镇,南跨韦河与段家镇、午井乡接壤,北临法门镇,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6公里,镇人民政府设在县城北门外的北安村。城关镇面积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6%。总人口9.4万人。辖行政村33个,自然村118个,村民小组218个,16279户,65818人,耕地面积10.3万亩。城关镇情况表(2006年)序号村名自
28、然村小组户数人口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1徐家河4539815972西官村2538114803刘家堡3532412464费家村2532413455扶东村4530412256南宫村2754522937苟家庙4854923458牛家村51280933089下河村34312131310后沟村47494210011案板村46358142912北街村33305124013小留村39759308014峪村村37463184015南后峪44342136016新店村411655274017殷家村25398156018双乐村25520207019扶乾村26526203020原峪村37551221821伏波村1
29、5310121022柳店村56486196223聂堡村510624250224秦村村13336136025四家堡69624261026韦川村46446178827南台村35510206028黄甫村47654260829八岔村55499188030五郡村46411176831万杨村69691287832龙泉村510871342833王家台 6115001895总计:331182181627965818(2) 法门镇法门寺所在地,以此得名。位于县城北10公里。现法门镇为黄堆乡,建河乡合并而成。法门镇东接南阳、天度,西隔七星河与岐山县,青河乡相望,南连县城新区,北接麟游县镇头,镇人民政府驻法门街。法
30、门镇面积11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19%,总人口735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39人,暂住人口4800多人。辖行政村28个,自然村154个,村民小组193个,15603户,65782人,耕地面积103674亩。法门镇情况表(2006年)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1庄白村101085037872美阳村6982236393齐村1015119748724建和村8882334095官务村7859225306墩底村2325010687三驾村8858525168赵家村4735214089马家村59710308410冯家村1010766314611南佐村343631
31、57112永安村22493209913均谊村36500217314石碑村33234105215宝塔村67686289616东桥村25456185617斜里村56480208018西龙村24345144019黄堆村710600230420张家村34410170121杜成村67611255022云岭村66357168023农林村1011571210224杜家村34247106725姚家村24521217226周家村45468210027云塘村89990423028刘家村775582302总计:281541931560365782(3) 绛帐镇以汉大夫马融(本县人)讲学时挂绛色纱账而得名。位于县城南
32、16公里处,镇人民政府驻地齐家阜,东临揉谷乡,西至上宋乡,南跨渭河与眉县横梁,北连段家镇,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6.1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8%。总人口48289。辖行政村17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99个,9913户,41985人,耕地面积38373亩。绛帐镇情况表(2006年)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1古水3462426122邓家4543818563侯家4651521984董家2554222505东西湾4472432606罗家3671830947双庙51067228508春光3673331929营西45368156410西街3881034
33、5811营中18726300812卢家15664277913柿坡38580218814前进55482201515南仵12265117816滩上45374159817牛仓47678288518总计:175499991341985(4) 段家镇位于县城东南7公里处,扶绛公路、法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东接杨凌区的五泉乡,西邻五井乡,南连绛帐镇,北至太白乡、城关镇。东西长6.02公里,南北宽5.4公里,乡人民政府驻段家村。段家镇面积3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9%,总人口24000人。辖行政村13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83个。5814户,23928人,耕地面积为37600亩。段家
34、镇情况表(2006年)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1太白村4638215872大同村5962026543辛李村3438815804西河村3542216715东魏村2638615066昝樊村5858724797大方村2324510068段家村232309619青龙村411768305910沟老头村59563226011东官村35416170212谷家村47471196013银豆村67354150314总计:134883581423928(5) 午井镇午井,以北宋淳化年间理学家张载在贤山寺讲学,提倡“井田”而得名。位于县城南7公里处,西(安)宝(鸡)渭北南环线和扶(风)常(
35、兴)公路在镇内交汇,镇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东临段家镇,西连岐山县枣林乡,南接眉县常兴镇,北以原新店乡韦河为界。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5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午井镇。午井镇面积5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4%,辖行政村16个,自然村69个,村民小组116个,9230户,36681人,耕地面积为56958亩。午井镇情况表(2006年)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1午井村91295939012吕家庄6863024383贤官村3543817044安上村3541616105大官村3542516306高望寺6963025217南官村4659623668四户村412371350
36、09九家村47485205010强家沟27675266411原子头57408166912小寨村68842342013南坡村46535206514料地村37484184315田家河23293119116龙蹄村595342109总计:1669116923036681(6) 杏林镇杏林,相传宋代医家石泰住此为人医病。痊愈者栽杏树为报,久之杏树成林而得名。位于县城东15公里。东靠武功县武功镇,西接太白乡,南以韦河与杨陵五泉乡为界,北连召公镇。长宽均为6公里,乡人民政府驻杏林镇东街。杏林镇面积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4.8%,辖行政村9个,自然村57个,村民小组82个,6434户,26382人,耕地面
37、积为31546亩。杏林镇情况表(2006年)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1召宅5772428882菊花81078531503杏林1112125552114马席6874630985李家3329012016西坡81284335627东坡6955622438漳召4951021549汤房6127252875总计:135782643426382(7) 召公镇召公镇,又名“菊村”,因周朝时召公在此设坛讲学而得名,与咸阳地区的乾县、武功县毗邻,自古就有“鸡鸣一声听三县”之美誉。天绛公路与209省道旅游专线穿境而过,距县城东北15公里处。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8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召公西
38、街,召公镇面积4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6.19%,辖行政村15个,自然村70个,村民小组90个,8083户,34449人,耕地面积53910亩。召公镇情况表(2006年)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1新庄5654322212召光6748621243吴家5653120734召首3445818985召公7893340066袁新5664528607官道5562026508聚粮4547621009吕宅38443189810灵护44381170411西张66442200712三头15445189213后董89713308814作里46599238015大槐453681548总计
39、:157090808334449(8) 天度镇天度,以周天子渡河去龙光寺祭神而得名。扶天、天绛公路穿境而过,扶永公路相接,镇村道路交错成网,交通便利。距县城东北20公里处。东与永寿县店头镇相连,西邻南阳镇,南于召公镇交界,北至野河山区。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4.5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天度镇。天度镇面积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2%。总人口21384人。辖行政村10个,自然村58个,村民小组63个。5414户,21083人,耕地面积为31410亩。天度镇情况表(2006年)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序号村名自然村小组户数人口1天度8776029462晁留101085020273阎东3431711404阎马8851820135齐横91070228026巩村5541516507杨继岭4450720298鲁上441637389下寨48743300610永平334341732总计:105863541421083(9) 南阳镇位于县城北18公里处。东接天度镇,西与法门镇为界,北至麟游县庙湾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4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南阳村。南阳镇面积40平方公里,占全县扶风县村面积5.3%。总人口23800人。辖行政村10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63个,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