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划(2016-2020)(53页).doc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划(2016-2020)(5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划(2016-2020)(53页).doc(53页珍藏版)》请在佰策地产文库上搜索。
1、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实 施 规 划(2016-2020)仁怀市发展和改革局二O一五年四月目 录第一章 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1 -一、 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1 -二、 面临的形式- 5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8 -一、 总体思路- 8 -二、 基本原则- 8 -三、 主要目标- 10 -第三章 搬迁的对象和搬迁、安置方式- 10 -第四章 年度搬迁计划和主要建设任务- 14 -第五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8 -一、 投资估算标准- 18 -二、 投资概算- 19 -三、 资金筹措- 20 -第六章 保障措施- 21 -附表一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及搬迁原因调查统计表附表二 仁怀
2、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数量级类型统计表附表三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各类安置点安置移民数量统计表附表四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各年度移民住房建设任务规划表附表五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规划表附表六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规划表附表七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分片区产业发展项目规划表附表八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任务规划表附表九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各年度分片区住房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十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十一 仁怀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十二 仁怀市移民迁出点击迁出人口统计表仁怀市易地扶贫搬
3、迁实施规划(2016-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加快脱贫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对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提升扶贫工作水平、提高贫困居民生活质量乃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有序推进我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特编制本规划。第一章 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一、 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一)基本情况仁怀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遵义,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
4、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全市国土面积1788平方公里,辖 12个镇、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49个村委会、22个社区居委会,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彝、白 等9个民族,总人口68万人。按照国家标准统计,我市2015年贫困群众为23678户63060人。(二)进展和成效从2012年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以来,我市已实施生态移民项目4个(见表一),拟搬迁贫困群众706户3021人,现已搬迁198户864人。总计投入1429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841万元,省级配套1224万元,市县配套3626.34万元,群众自筹约6602.76万元。搬
5、迁农民在生活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具体表现为:仁怀市历年实施项目情况表年度实施地点安置户数安置人数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省市级配套群众自筹2012喜头镇荣乐1536923048830.42203801617.6苍龙街道渠沙坝4572820206.490523.62013合马鼎富新村1887504260900100134019202014三合镇32015076166.3904.2904.21816.342541.56合计706302114294284112243626.346602.76第一,住房质量明显提高。易地扶贫搬迁住宅设计紧紧围绕“
6、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力求做到布局合理、经济适用、安全美观、便于实施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户科学建房,提高了农村住宅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第二,生存环境明显改善。搬迁群众告别了干旱山区、高寒地区、交通不便等生存条件比较恶劣的生存环境,集中建点安置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出行难、用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第三,群众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畜牧养殖、果蔬种植、劳务输出、商贸流通等手段,使搬迁群众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劳动技能、文化素养逐步得到强化,发展生产和市场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发展的动力,转变了群众观念,扩宽了增收渠道,搬迁群众基本实现了稳定脱贫目标
7、。第五,“两型”建设取得实效。大力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同时对迁出区建设用地实施退耕还林,缓解了对林地特别是生态脆弱区的人为破坏,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有效地遏制了生态恶化趋势。“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第六,干群关系日益密切。党委政府急搬迁群众所急、想搬迁群众所想,竭力帮助搬迁群众建房屋、调土地、搞培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后续产业,深得搬迁群众的欢迎和拥护。第七,资金效益有效发挥。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平台,引导扶贫、水利、交通、农业综合开发、农牧、林业、农电、教育、卫生、文化等资金共同促进安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还有效拉动了民间投资,发挥了政府投资的放大
8、作用。(三)主要经验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搬迁。紧紧围绕全市扶贫开发总体目标,经过科学评估和论证,制定了仁怀市2012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规划,并在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搬迁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突出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实施单位始终严格遵循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规划(2012-2020年)、贵州省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黔府发201214号)、贵州省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133号)、贵州省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1426号)、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为规范和促进易地扶
9、贫搬迁工作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三是突出部门配合,加强组织协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日常工作中发改、财政、扶贫、建设、水务、交通、农牧、林业、电力、教育、卫生、国土、审计等部门协调配合,注重整合各类资金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发挥整体效益。四是突出典型带动,创新安置方式。在实践中主要以市域内本乡镇、本村就近搬迁安置为主,探索出就近安置、跨乡镇统一协调集中安置、依托工业园区安置、利用新开发土地大规模集中安置、城镇化安置和结合城镇保障性住房安置等多种模式。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拓宽了思路,积累了经验。五是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群众参与。注重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10、的群众参与性特色,充分尊重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引导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困难,自建家园。广泛发动和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决策和工程建设,使贫困地区群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 面临的形式(一)机遇和有利条件“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承担着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帮助群众增收及脱贫致富和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措施,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大,扶贫效果明显,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支持,在项目实施
11、方面有明显的政策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中央领导重视。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今年春节前夕,李克强总理走进我省黎平县大山深处的侗族寨子蒲洞村看望侗寨贫困户,关心当地贫困群众饮水、就医、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减贫是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全国贫困人口一半以上和大部分集中连片特困区在西部地区。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打好扶贫攻坚战,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国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政策机遇叠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就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及支持贵州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总体思
12、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思路,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为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人才保障和重点群体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支持措施。三是政府高度重视。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扶贫
13、开发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以推进。一方面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了“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全力破解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突出问题。四是群众积极性高。通过多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全市农村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居住空间明显增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文体娱乐设施配套得到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出行更加便利,对外信息交流日趋频繁,视野明显扩大,搬迁群众就医、子女入学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确实从项目建设
14、中得到了实惠,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四是实践经验丰富。多年的实践探索,为全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宝贵经验。全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实践中,按照国家、省上的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管理队伍,对提高易地扶贫搬迁效益和质量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更高效率地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二)挑战和不利因素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在资金筹措、群众负担及基础设施配套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地方配套能力弱。由于地方财力紧张,扶贫资金主要依
15、赖国家财政支持,省级和地方资金十分有限,资金供给远不能适应贫困地区实际发展需要,与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搬迁群众生产补助、搬迁费无法及时、足额兑现,设计费、管理费大多在乡(镇)经费中开支,给项目实施乡(镇)造成了很大压力。二是搬迁群众负担重。由于大多数搬迁户本身属于贫困户甚至是特困户,家庭困难、经济薄弱。通过测算,近年来,我市搬迁群众户均住房建设资金中,国家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比例仅占建房成本的39%左右,超过一半的资金靠群众自筹,其中大部分资金依靠银行贷款和向亲朋好友借钱来筹集。搬迁群众自身负担重、举债搬迁的情况较为普遍,直接影响搬迁质量和效率,不利于贫困群众搬迁后
16、的发展。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实施易地搬迁后,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国家补助资金有限,主要用于搬迁群众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资金大多依靠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限于地方财力困难,群众贫困程度深,导致安置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和及时。四是后续产业底子薄。搬迁群众大多数居住在交通、信息十分闭塞的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基本解决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和口粮问题,为未来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但因长期以来生活环境的影响,部分搬迁群众小农意识强,对农业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对发展产业的风险估计过高,“等、靠、要”思想
17、较普遍,加之缺少启动资金和致富带头人引领,致使后续产业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搬迁户提高生活质量,收入稳步增长等预期目标的实现。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 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促进全省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为核心,以资源优化整合为保障,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拓宽安置途径,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培育壮大后续产业,大幅增强劳动力素质,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精心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与全国同步实现小
18、康。二、 基本原则-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政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帮助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加强领导,统筹谋划,积极稳妥组织实施,为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创造环境、打好基础。-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在国家、省级综合规划指导下,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项目整合,协调各方力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同时,根据本市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布局安置区域,合理确定搬迁重点,优先安排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扶贫成本过高、就地脱贫困难区域,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群众的搬迁。-
19、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充分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妥善处理搬迁需求与投资可能的关系,根据财力水平、群众自筹能力、居住区地质安全条件和安置区资源条件,区分轻重缓急,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搬迁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各地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合理确定安置方案,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宜农则农、宜工则工,有序引导搬迁群众参与产业开发和结构调整,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有利于群众发展的富民多元产业。-自力更生,各方支持。在兼顾群众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
20、斗精神,努力建设新家园。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有效整合行业项目资金,广泛发动和组织贫困群众参与投资。同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市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搬迁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绿色发展,改善生态。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根本目标,把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有机统一起来,加大迁出区和安置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发展循环与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三、 主要目标到2020年,完成全市5494户,1.85万名贫困群众的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以下目标:第一,安置区基础设施明
21、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户均住房面积达到120m2;第二,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迁出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第三,种植结构有效调整,农业产业加速发展,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收入结构明显多元,经济收入整体提高,全面实现脱贫致富,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第四,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环境及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建成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和美丽乡村。 第三章 搬迁的对象和搬迁、安置方式一、 移民对象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是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
22、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的农村贫困人口,优先安排位于地震活跃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贫困人口。对于上述地区以外的贫困人口和因采矿沉陷、开发占地、工程建设、城镇扩建、生态保护区设立和建设等原因需搬迁的人口,以及行蓄洪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区等的农村贫困人口,不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自然村可作为搬迁对象。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和运行成本过高的区域。贫困程度深,且属于水源涵养林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受荒漠化威胁严重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禁牧区等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贫困程
23、度深,且地质灾害频发易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地区。全市2016-2020年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共5494户,18492人。其中:生态区位重要搬迁375人,占搬迁总人数的2%;生态环境脆弱搬迁1137人,占搬迁总人数的6.2%;水土资源匮乏搬迁1153人,占搬迁总人数的6.2%;居住分散搬迁5143人,占搬迁总人数的27.8%;交通不便搬迁8377人,占搬迁总人数的45.3%;地质灾害隐患搬迁2307人,占搬迁总人数的12.5%。二、 搬迁方式 根据迁出地的村落分布情况,原则上采取以自然村落为单元的整体迁出方式。对于住户零散分布的自然村落,一次性全部迁出;对于规模较大且必须全部迁出的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仁怀市 易地 扶贫 搬迁 实施 规划 2016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