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发展概念规划纲要(16页).doc
《海州发展概念规划纲要(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州发展概念规划纲要(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佰策地产文库上搜索。
1、海州发展概念规划城市东进,海州怎么办?海州发展概念规划纲要项目缘起海州的处境1缘起时易世移, 沧海桑田, 新的发展时期,连云港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的新发展方向,发展重心东移,明确了“一体两翼,组团递进,一心三极,三极拉动,”的空间发展主架构。在城市发展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长期以来作为市区边缘区域的海州区,应重新思索自身的定位与角色。面对来自周边地区的强力竞争以及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海州区在十五期间,始终坚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新海一体化进程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举措,目的在于为海州的未来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条件。与此同时,结合海州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为海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2、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提供广阔的发展思路,同时本次概念规划也将为总体规划修编作出前瞻性的判断和准备。从长远来讲,城市东进与海州的关系怎么协调?在整个城市中的处于什么位置?从近期来看,今后5至10年,海州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双重环境之中,三个工业集中区、新政府选址、污染企业等在新一轮激烈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取舍、以及产业、旅游、就业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该如何定夺?2预期目标本次概念规划重点需要分析海州区发展所面临的态势、明确海州未来城市发展的定位与目标、研究海州未来城市发展的相关战略,并为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前瞻性的建议和策略性基础准备。3技术路线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规划采
3、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技术路线展开,通过宏观背景、现状发展条件以及国内外案例的经验借鉴识别出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体系的构建,提出实现目标的策略。国内外案例研究核心目标识别发展策略研究空间布局研究现状发展条件分析建构目标体系宏观背景研究本报告包括五个主要部分:第一,感受海州找寻困惑之源第二,审视海州历史与现实的矛盾第三,定位海州合适的坐标第四,谋划海州一条发展之路第五,它山之路借鉴与反思感受海州找寻困惑之源1资源解读开发失效海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海州,原名朐县,具有1500年的建城史,连云港市的摇篮,“淮海东来第一城”,素有“东海名郡”和“六郡古都”的美誉。曾经是一座临海古城。面朝大海,烟波
4、浩淼,百川汇集。秦王立石于此,名为“秦东门”,是当时我国疆域地理的最东点。孔夫子也曾率弟子两次亲临海州登山望海,后名“孔望山”。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曾三次来海州;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阅过大量的海州文献,写出了闻名于世的西游记;大文学家李汝珍在晚年于海州写出著名的镜花缘海州还有大量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和众多文人墨客寻幽揽胜留下的遗痕印记达38处。其中“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石刻”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名扬中外。海州境内诸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无不记载着海州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璨夺目的文化。应该说集“三山一涧一古城”资源于一身的海州理应成为大家心神向往的境地,但这一切在海州却并没有得到印证。从以下几个景
5、区的收入及客流来看,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旅游产品为何走不出海州?2经济解读工业薄弱横向比较:整体上,海州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仍处于较低层次。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8.4:39.3:42.3;2003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6.8:40.2:43.0;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6.8:40.8:42.4;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5.63:33.64:40.73;从海州历年的国民经济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海州区一直保持“三、二、一”的产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的比重有上升态势,且处于25.63%的高水平上;第二产业比重连年上升后于2005年回落,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产业一直处在良性发展
6、态势之中,并且第三产业已经迎来发展的新契机2005年海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101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9元,加之连云港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极大提升,“内外兼修”之下的海州第三产业前景自当刮目相看。目前其经济与产业发展有以下特点:l 总体实力不强;经济总量不足,l 产业层次偏低,一产比重偏高;l 第二产业内部门类齐全,以重工业为主;l 第三产业以生活服务型为主;l 优势资源挖潜不足,特色行业有待提升1)优势资源挖潜不足 (物流、旅游、房地产)2)支柱产业及特色行业有待进一步加强-机械、纺织、电子行业l 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很不发达;l 城乡发展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回顾海州近10年来的
7、产业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海州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工业化程度低是海州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海州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需要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进,互相促进,合力推动海州经济的快速发展。3城建解读城郊模糊海州城区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玉带河北部分、玉带河与新建路部分和古城部分。前两者拥有相似的城市建设特点:居住与工业用地互相混杂;居住建筑中多层住宅所占比重有限;主要公共设施沿路分布,集中在幸福路、新建路两侧。海州古城,虽建设有限但原有肌理保存完好,空间尺度宜人,建筑总体高度得到很好控制,具有很高的再开发潜力。开发区与锦屏两个片区:开发区建设有着现代工业区的特点,而锦屏则为城市郊区景象
8、。空洞化现象显著:经过近几年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发,新城不断拓展、旧城不断更新,连云港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以住宅开发为主。但海州区过去3年的城市建设量不及新浦过去一年的建设量。海州没有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区域的城市特色,缺乏基本的城市吸引力,城区正在发展中出现经济和人口的空心化,已批未建的闲置用地现象突出。在连云港市的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上对海州有明确的定位:海州古城为古城保护区,以保护为主,浦西是旧城市的工业区,但这些限制因素使海州区在发展中极为不利的地位,随着连云港城市建设“一心三极”概念的提出,城市建设重心的转移,海州必须面对城市边缘化的现实。这种形式的城市发展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产
9、生严重的后果:海州区、特别是海州古城片区的劣势将更加突出,逐渐成为城市新的贫民窟,严重制约城市健康发展,因而如何重聚海州人气,将是我们本次概念规划将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4空间解读发展屏障第一道屏障:以新海热电厂、德邦化工以及三得利啤酒等工业企业为核心的区域形成了新浦与海州一体发展的第一道屏障;由于这些工业安置在本区的边缘,使得海州未能像其余城市一样往外拓展,而只局限于古城的周围,从而造成了城市发展空间的不均衡性。第二道屏障:在锦屏路沿线,70多家小型工矿企业绕着锦屏山形成的U字型的工业走廊,工业与居住犬牙交错,大量具备良好环境资源的土地未能得到开发利用,成为制约海州发展的第二道屏障。发展空间
10、选择:洪门块、道口块、开发区块城市空间包括实体空间和开放空间两个部分,主要包括幸福路西海连路两侧片区,海州区主要居住组团之一,该地区 幸福路西海宁路两侧片区 工业组团玉带河北海宁路南片区, 德邦化工幸福路两册的城市空间为海州城区的主要商业空间,集中了?批发市场、?商业广场等商业设施。古城片区为居住片区,海州开发区锦屏片开放空间主要集中在古城:包括白虎山公园、朐阳门广场、钟鼓楼小广场。其中,白虎山公园筹建之中。海州城市发展空间选择?还在整理中。审视海州历史与现实矛盾1城市之“源”城市之“缘”海州作为连云港的源头、发端与起点,历史建置沿革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曾经一度辉煌,沉淀了丰富的历史
11、人文资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形态延续了原有“追海式”的发展趋势,一直向海伸展。纵观连云港整体面貌,新浦逐渐城市化,海州渐渐郊区化,成为城郊结合部。我们在回顾85年至今的4版总规,海州一直以来作为城市城郊结合部的定位来发展:居住区居于内,工业区置于外;城市外围是广袤的农田。这些正是城郊地区发展的普遍特征。在5060年代,和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业性城市一样,海州处于连云港重工业(主要为磷矿、电力、化工)基地之一,其城市化的源动力来自国家计划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产建设。海州之所以被边缘化,也跟产业发展以及重型工业,如新海热电厂、德邦化工、锦屏磷矿等大型工业的存在有着必然的联
12、系。 2生态之尚(傲)环境之殇 从“生态的骄傲”与“环境的伤害”距今六千多年的东夷文化祭祀遗址,被誉为“东方第一天书”的锦屏山将军崖岩画,上刻人、兽、作物、太阳及各种符号,人面像均通过似禾苗的线条与大地相连,就已表达了远古东夷人的早期生态主义思想。连云港依山傍海,自然条件极为优越,既有旖旎的滨海风光,又有清幽秀丽的花果山圣境,山海泉林相得益彰,处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化是连云港的一大优势。在环境问题日益尖锐、人们感慨碧水青山不再、每个城市都是同一个面孔的时代,海州绝对是个异数。海州拥有“三山一涧一古城”,城内金壁辉煌,古意盎然;城外群山叠翠,玉水环绕,有着“山在城中,城在山麓”的天
13、然禀赋。利用锦屏山良好的近人尺度的山体,所有的建设基本上是围绕着山体来营造。城傍山兴,这正是海州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很少有哪个城区具备像海州这样的山水资源,本应成为海州老百姓应有的光荣与骄傲,然而,随着工业时代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原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被打破,并且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环境脆弱的一面。在我们即将意识到这一点时,大自然已经表达了她的抗议。事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以崇尚生态,引以为傲,到我们不经意中对环境的伤害,以及恶化环境给予我们的觉醒,却是那样的无声无息,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环境的问题。新海电厂、德邦化工、锦屏磷矿、垃圾填埋场等曾经为城市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的经
14、济载体,在新一轮城市发展大潮中,其去留问题应该明晰。3古建之稀古建之惜 真假之辨、适度利用仿古建筑的存在保留意义;保护方法:文物式保护与开发式保护1) 古城最重要的是尺度(三坊七巷与丽江古城的差异),首先城市政府要挖掘资源要素,净化、美化、亮化的工程,从空间、建筑形式、界面、城市家具等方方面面来彰显。2) 建筑形式虽然是仿古建筑,但是从宽容的角度来看待,依然可以叫做“古城”。建筑的形式(尤其是屋檐形式)违反了建筑历史与法则,未搞清建筑与年代的关系,像个大杂烩,应梳理统一;或者容许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存在,走多元化改造道路,作为新的游览体裁。(日本奈良)3) 空间海州古城的十字街格局,小巷,历史空
15、间格局,建筑的体量、尺度,界面延续,均保存较好。4) 尺度5) 界面案例:南京、西安的城墙,山西平遥古城保存较好,丽江的古建旁建仿古建。要充分挖掘海州的东夷文化与传统资源。古城的文化、传统资源都是尚待挖掘而极具重要商业价值,但是这些资源不是万能的,应该创造性地采用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利用方式。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区,必然要有一种主宰核心元素的存在,我们认为,特色城区的核心元素就应该是当地的历史文脉。用一种呵护式的心态和可持续的眼光延续和发扬以东夷文化为核心的海州历史文脉将是古城区一道隽永的风景线,这是海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所在和主打品牌,也是古城改造功能定位的支撑点之一旅游配套产业。4工业文明工业崛
16、起(整理中。走资源耗散型的工业发展道路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的转变,不能再走以前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子。定位海州合适的坐标在战略发展规划中,已经充分论证了连云港由新海城、赣榆和东部城区所确立的大市区的格局,作为海州区的发展应融入大市区的战略框架中来,作为大市区的一个部分,东陇海线上重要的节点,应认识到现实问题与长远问题,给予适当的定位。1定位1 “生态人文新城区” 2 古城公园山在城中、城在园中 3 连云港的西、南大门和后花园,重点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国际滨海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绿色工业区、休闲旅游区、生态居住区和现代农业区 2.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
17、步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全区的综合经济实力 (2)产业结构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继续贯彻二、三、一产业发展战略,推行工、农、旅游三项主要经济的并进措施,形成与国际滨海城市发展相匹配的产业结构 (3)城镇建设目标:完善多心轴向、成片发展的布局,重点发展海州新城和锦屏中心镇;完善便捷、畅通的对外交通体系和城市道路系统及高效能的市政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海州区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和城镇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经济实力雄厚、人文底蕴深厚、具有综合功能并体现现代服务功能的新区 (4)环境建设目标:发挥山面积多、空气质量好的优势,注重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和生态廊道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州 发展 概念 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