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区域分析专题研究(26页).doc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区域分析专题研究(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区域分析专题研究(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佰策地产文库上搜索。
1、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专题研究区域发展分析区域发展分析引言1一、城市发展背景分析1(一)科学发展观1(二)全球产业转移与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1(三)“中部崛起”战略2(四)长江流域经济带建设2(五)湖北省对荆州发展提出新要求3(六)三峡大坝极大缓解了荆州的防洪压力3二、城市发展条件分析4(一)优势4(二)劣势8(三)机遇9(四)挑战11三、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12(一)城市的选取12(二)指标的选取与计算方法12(三)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结果13四、荆州发展的区域定位分析15(一)全国视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中部地区接受产业转移的承载地15(二)长江经济带视
2、角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17(三)湖北省视角鄂中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武汉、宜昌、襄樊三大都市区的重要连接点18(四)鄂中南、湘北视角:区域性中心城市20五、城市发展战略22(一)总体发展战略: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武汉,沟通宜襄,联动湘北,引领鄂中南22(二)经济发展战略:农业立市、工业兴市、旅游富市24(三)社会发展战略:依托科教与文化优势,完善各项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5(四)生态发展战略: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2525引言 城市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一个特定城市的发展是国家政策、区域发展机遇、地方发展条件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确定荆州在区域中的发展
3、定位,提出荆州的城市发展战略,特作本专题研究。首先,分析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及自身发展条件;第二,从相关城市的竞争力比较中分析荆州的优劣势;第三,从不同层面分析区域对荆州城市发展的要求;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发展的区域定位与发展战略。一、 城市发展背景分析(一) 科学发展观党在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制定了“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树立和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观。治国方略的转变为新阶段社会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大程度强调了对人的关注以及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
4、重要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新发展时期全面科学推动社会事业和城镇建设建立了优先平台。这为荆州新时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把握治国方略转变的这一新机遇,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荆州建设开创新的篇章。在国家整体治国方略指导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推进城市化、全面协调区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成为中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六大着力点。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市格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必然成为各地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将为荆州的新时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从全国、区域以及省域层面考虑,将从整
5、体统筹的角度为荆州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可能为荆州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从荆州自身考虑,在发展大背景下,在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会有更大的动力和更完善的机制保障,也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广泛支持。(二) 全球产业转移与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背景。经济全球化引发了新的国际地域分工,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逐渐加快。尤其在加入WTO后,中国与国际市场联系日渐紧密,中国的城市获得了更多参与全球竞争的机会。与此同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劳动力、土地
6、等生产要素已达到较高水平,部分产业处于升级换代阶段,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其他地区进行产业扩张和梯次转移。对荆州而言,就是要抢抓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壮大支柱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努力构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三) “中部崛起”战略继“东部沿海开发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后,中央于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部地区有了新的发展定位,要建设成为全国商品粮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能源生产、重要原材料生产、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重要的文化和旅游等六大基地。同时,中部地
7、区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规划,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四个中部地区的城市群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另外,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将有很大程度的改观,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向中部地区的重点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延伸,把西部地区的政策如西部农村发展、城市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等政策向中部山区、老区、贫困地区等地方延伸的政策“两个延伸”;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国家对中部地区在发展优势产业、流通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群发展等方面的支持的“两个支持”政策将全面提升中部地区的发展条件,也为荆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四) 长江流域经济带建设图1 中国发展的经济地理格局长江流域横贯我国腹心地
8、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加上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已有的产业基础,将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长江流域内东中西部地区间天然的联系,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在产业、资源、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着良好的互补关系,构成了东中西部良好的互动与共同发展格局。长江流域经济带建设作为区域综合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多维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大江大河及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等的建设水平均将得到显著提升;另外,政策的倾斜、大项目投资的倾斜也将给长江流域城市带来发展机遇。荆州位于长江流域中游
9、,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接武汉城市圈,西连宜昌都市区,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荆州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五) 湖北省对荆州发展提出新要求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中提出“一主两副”、“一圈两区三轴”架构,即形成以“武汉都市圈”为龙头,以“襄樊都市区”、“宜昌都市区”为两翼的“金三角”,以此推动湖北经济快速增长。该规划对荆州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该规划中,荆州被定位为类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将要发展的五个特大城市之一,人口规模在2020年要达到100万人。鉴于特殊的地理区位,荆州在湖北城镇体系中地位重要,是武汉都市圈的和宜昌都市区的重要联结点,未来武汉
10、都市连绵区与宜昌大都市区将通过荆州连通、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成为东起黄石、西至宜昌,包括鄂州、黄冈、武汉、仙桃、潜江等大城市构成的都市连绵带。荆州在湖北省城镇体系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六) 三峡大坝极大缓解了荆州的防洪压力荆州地处长江中游。长江在流经荆州时主河道变窄,江水几经转折,使得长江荆州段成为长江水患最为严重的河段。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时,荆州的长江干堤上就一直险象不断。荆州历来就是国家重点防洪地区,洪涝灾害不仅极大地损害了荆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洪涝灾害隐患还严重制约了荆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三峡大坝已经竣工,其防洪功能已经开始发挥。蓄水至175m后,三峡水库的防洪库
11、容将达到221.5亿m3,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可蓄洪水量。遇特大洪水,调节三峡库容能有效调控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至少1500万人口和150万hm2耕地。经过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防止毁灭性灾害,并减轻洪灾损失和对下游城市的威胁。三峡大坝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荆州的防洪压力,洪灾隐患得以一定程度的减轻,将为荆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一) 优势1. 区位优势湖北省是中部六省和“长三角”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承接长三角经济辐射的区位优势。国家的沿江内陆发展战略中,湖北省也是处于前沿的省份。荆州位于湖北省南部,紧邻
12、长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上。东距武汉约200km,西距宜昌约100km。荆州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川湘鄂经济纽带,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图2,图3)。图2 荆州在全国的区位图3 荆州在湖北省的区位2. 交通优势荆州一直以来就是区域交通的重要枢纽,且这种地位还在不断的加强。公路方面:宜-黄和襄樊-荆州-常德高速公路、318国道和207国道都经过荆州,成为纵贯鄂中南地区的东西南北联系大动脉。铁路方面: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线网规划来看,四横三纵的高速铁路之一的沪汉蓉高速铁路是横贯中国东西的大干线。另外,荆沙铁路(荆门至沙市)连接岳阳的荆岳铁路线也
13、在筹划建设之中。荆岳铁路今后将是焦柳、京广两大干线的联络线。机场方面:荆州机场于2002年暂停航班运输飞行,只承担通用航空飞行。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它必将在城市交通中重新扮演重要的角色。它的保留和搬迁将有利于荆州交通区位环境的总体提升。航运方面:湖北省的总体航运条件良好,荆州位于长江中游,荆州港正式被列入全国主要港口目录,这标志着荆州港已经进入国家主枢纽港口序列,它在内河航运的沟通联系枢纽地位将不断提升。3. 自然环境优势(1)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荆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年辐射总量4366.84
14、576.2兆焦耳/m2,年日照时数18231978小时,日照率为41%44%,年均气温16.2C16.6C,无霜期250267天,年降水量11001300mm左右。(2)河湖众多、水域面积广大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有千亩以上湖泊30余个,总面积8万hm2。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5万hm2;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hm2。(3)地形平坦、土壤肥力好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全市土壤类型多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共有7个土类,1
15、4个亚类,43个土属,200个土种。土类总面积563.58千hm2,其中水稻土281.43千hm2;潮土186.82千hm2;石炭岩土26.41千hm2;红壤25.5千hm2;黄棕壤32.27千hm2;草甸土10.72千hm2;沼泽土433.33 hm2。耕地评级结果为一级173.49千hm2(其中水田89.6千hm2),占36.38%;二级245.83 hm2(其中水田148.95千hm2),占51.54%;三级57.62千hm2(其中水田42.81千hm2),占12.08%。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0%的耕地面积140.34千hm2,占29.99%;1.0%3.0%的耕地面积315.68千h
16、m2,占67.45%;小于1.0%的耕地面积11.94千hm2,占2.55%。耕地土壤具有种植作物的多宜性。(4)自然资源丰富1)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主要能源矿种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卤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砂金、脉金。2)水资源丰富荆州市水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水质好。全市有各类水域面积353.55千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13%。其中可养水面125.22千hm2,占水域面积的3
17、5.42%。江河过境客水4680亿m3,境内地表径流,丰水年91.6亿m3,枯水年48.5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丘陵区平均为12.84%,平原区平均为13.22%;水质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的占80%以上,符合地面水质二级标准的达90%以上,符合农业灌溉三级标准的占98%以上。3)生物资源丰富荆州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等特点。据统计,全市生物资源3300多种,其中农作物品种1169个,畜禽品种33个,水生生物385种(鱼类82种),森林植物620余种,药用生物956种,害虫天敌233种。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品种资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8、。4)植被条件好全市有林地面积206.67千hm2;各类草场面积277.58千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7%;森林覆盖率达14.7%,活立木蓄积630万m3。4. 底蕴深厚,历史人文资源丰富(1)文物古迹众多荆州人文景观众多,历史遗迹遍布。现已探明的楚城遗址有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余座,境内还有乌林古战场、华容古道、三气周瑜芦花荡、关羽点将台、章华寺、万寿宝塔等名胜古迹。全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即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楚纪南故城、八岭山古基群、荆州古城墙、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阴湘城遗址和走马岭遗址;省
19、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图4)。图4 荆州旅游资源分布现状图位于松滋市西南约30km的洈水风景区是融山、水、洞、林、泉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86km2。景区内有著名的洈水水库,由亚洲第一大人工型土坝围制而成,库形如珊瑚,库水湛蓝,水质优良。景区内树木参天,溶洞成群,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景区内还有战国古墓葬遗址、吴三桂屯兵遗址、湘鄂古驿道遗址、晋代古刹灵鹫寺等,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位于洪湖市西南部的洪湖,面积760 km2,是湖北省面积最大、有机物含量最丰富的淡水湖,也是全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中外游客所向往。始建于元泰定
20、年间(13241328)的章华寺,相传为楚灵王离宫章华宫故址,现存庙宇系清代重修,其规模与汉阳的归元寺、当阳的玉泉寺并称湖北三大丛林。位于荆江大堤沙市段西的万寿宝塔,为明辽王朱宪火节所建,迄今已有450余年。宝塔高40余米,为八面七层建筑,外壁饰有汉白玉雕佛像100余座,内壁有花砖浮雕佛像千块,姿态各异。置身于塔旁的临江长廊,凭栏俯瞰,惊涛拍岸,大江东去,百舸争流,气象万千。位于荆州古城开元观的荆州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2万件。其中的玉石陶器、楚国漆器、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西汉古尸等,堪称稀世珍品,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和观赏价值。(2)历史文化悠久荆州是楚文化发祥地和中心区域,中外闻名的三国古战
21、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荆州(江陵)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学界、史学界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1996年,荆州古城墙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是产生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并重、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发祥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使荆州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5. 科教优势荆州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科教实力在鄂中南地区处于重要地位,优势十分突出。荆州中心城区辖区内有由原江汉石油学
22、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职工医学院合并而成的长江大学,以及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医药高专等高等院校。石油化工中南地区的研究中心在荆州,辖区内有各类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近2000人。许多骨干龙头企业均与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科技力量雄厚。6. 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回乡创业”荆州劳动力资源丰富,现状640万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超过400万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大批劳动力流向东部沿海。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外出打工人数已达到100万,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10%。多数外出打工者流向经济较发达、劳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荆州市 城市 总体规划 2007 2020 区域分析 专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