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综合交通专题研究(72页).doc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综合交通专题研究(7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综合交通专题研究(72页).doc(72页珍藏版)》请在佰策地产文库上搜索。
1、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专题研究综合交通研究综合交通研究一、前言1(一)城市发展现状与研究背景1(二)研究层次、内容、目标2二、城市交通现状概要评价1(一)公路运输1(二)铁路运输6(三)港口运输8(四)航空运输9(五)城市道路交通10(六)公共交通13(七)机动车辆19(八)城市交通现状总体分析20三、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及政策22(一)城市交通发展条件分析22(二)城市交通与区域定位25(三)荆州城市交通发展策略29(四)交通管理策略31四、市域交通体系规划32(一)总体发展策略32(二)公路运输33(三)铁路运输37(四)港口运输39(五)航空运输46五、城市机动车辆发展及
2、交通结构预测49(一)机动车总量预测49(二)车种预测51(三)交通方式结构预测52(四)主要预测结论54六、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及政策55(一)指导思想55(二)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55(三)道路网规划56(四)公路客货运站场规划60七、城市公共交通61(一)现状分析61(二)发展策略62(三)公交线路规划62(四)站场规划63(五)客运枢纽规划63八、城市慢行交通64(一)自行车交通管理64(二)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65(三)行人交通管理对策65(四)针对荆州市的措施66九、古城交通67(一)现状分析67(二)对策与建议681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专题研究综合交通研究 一、
3、前言(一) 城市发展现状与研究背景1. 城市概况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川湘鄂经济纽带,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美誉(见图1)。境区东西最大横距约274.8km,南北最大纵距约130.2km,呈带状分布。市域现辖荆州、沙市2个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个县以及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市域总面积14067 km2。市区面积1576 km2。荆州市区处于市域西部,位于长江北岸,现辖7个街办、11个乡镇、2个开发区。图1 荆州区位图2. 上一轮城市总体
4、规划及其交通体系的实施评价根据上一轮城市规划,市域城镇布局以城区为核心,以长江和207国道为城镇发展轴,基本形成了规模有序、分工合理的城镇网格。城区结构采用沿江带状布局形式,集中紧凑发展。重点发展沙市城区以北、铁路以南地区,适当发展荆州古城以南地区,严格控制向荆州古城以北、以西发展。总体规划实施至今,对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城市南北拓展,沙市城区向北、荆州城区向南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狭长带状的形态,提高了城市的聚集效益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效率,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就上一轮规划来看,总的来说,对市域的交通网络建设和对外交通的建设重视还不够。中心城区的核心凝聚力不足;
5、交通系统并没有充分起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荆州市的区位条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节点重要度不高,城市竞争能力有弱化的趋势。(二) 研究层次、内容、目标1. 研究层次市域层次:研究和制定市域交通体系战略和规划中心城区层次:编制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与局部改善方案2. 研究内容(1)评价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2)分析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和交通战略(3)制定区域及对外交通体系规划(4)分析城市的交通结构(5)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战略与道路交通系统规划(6)公共交通规划(7)古城交通改善3. 研究目标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指导,系统把握区域发展前景和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研究确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构建优
6、质、高效、整合的交通体系,以适应不断增加的交通需求,引导形成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35二、 城市交通现状概要评价(一) 公路运输1. 公路网络(1)公路主干网络已基本形成,总体等级较低截止2004年,荆州市的通车里程达到6086.87km,荆州市市域的公路网密度为44.43km/百km2,按人口计算10.17km/万人。其中100的乡镇管理区通达油路,100%的行政村通达公路。见表1。表1 荆州市公路网技术指标表道路类型技术等级合计(km)比例(%)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国道15.64138.5575.637/159.8342.63省道/1.1690.525123.54
7、790.9906.07214.89县道/89.676476.921676.011242.60720.41乡道/74.863701.8772955.713732.4561.32专用路/45.945.90.75合计16.74993.621307.983768.526086.86比例(%)0.2816.3221.4961.91100.00100(2)交通主干网围绕中心城区向外放射展开荆州市现状公路主骨架由襄荆高速公路、宜黄高速公路,207国道,318国道和几条主要的省道组成。襄(樊)荆(州)公路、宜(昌)黄(石)高速公路、207国道和318国道分别在荆州市区交汇,主城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公安县的交
8、通条件次之,其它的县市仅能依靠省道与中心城区和周边县市联系。表2 荆州市国道情况一览表线路编号线路名称实际里程(km)穿越县市区行政区途经主要市镇实际里程(km)G207锡海线104.396荆州区纪南、郢城、荆州17.234沙市区沙市5.459公安县埠河、公安、夹竹园、南平、章庄铺81.703G318沪聂线58.082沙市区观音当、锣场、关沮29.746荆州区荆州28.336表3 荆州市省道情况一览表线路编号线路名称实际里程(km)穿越县市区行政区途经主要市镇实际里程(km)S103汉沙线62.310洪湖市新滩、老湾、乌林13.337洪湖市乌林13.337182.850洪湖市洪湖、螺山26.7
9、67监利县白螺矶、柘木、朱河、上车湾、容城、红城、汪桥101.418江陵县秦市、普济、郝穴、熊河、滩桥49.756沙市区沙市4.90911.790沙市区锣场11.790S214仙崇线51.086洪湖市峰口、汊河、滨湖、洪湖51.0865.200洪湖市13.337洪湖市胡范办事处5.200S215仙监线49.580监利县网市、龚场、周老嘴49.580S219荆新线36.940江陵县普济31.440石首市新厂5.500S220秦黄线58.250江陵县秦市6.164石首市横市、新厂、石首、高基庙52.086S221公石线105.966公安县麻濠口、藕池镇50.832石首市石首、东升、调关、桃花山55
10、.134S225雅澧线28.823松滋市刘家场28.823S226港黄线37.661公安县孟家溪、甘家厂、黄山头37.661S247潜监线15.230监利县新沟15.230S254红东线75.006松滋市陈店、松滋、南海、街河口、杨林市70.786公安县4.220S322沙渔线89.020公安县埠河10.927荆州区弥市15.233松滋市沙道观、八宝、新江口、王家桥、斯家场62.86023.820松滋市刘家场23.820S329咸合线47.200洪湖市燕窝、大沙湖农场、龙口47.200S332新张线16.472松滋市16.472(3)城镇之间的联系较弱除了中心城区可以便捷的到达高速公路网和国道
11、之外,其它的县市、中心镇对外的交通以及内部的连通性不够好。由于长江河道天然阻隔,江南和江北的交通很弱,在西部主要依赖荆州大桥,迟滞了南北向交通的发展。2. 客货运量分析(1)客货运总量需求逐年减少2004年年荆州市货物周转量86.6亿吨km。客运周转量29.2亿人km。工业产品的流出目的地主要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荆州市流出量比较大的如汽车配件等主要流向地为广东、上海等,还包括吉林、北京、江西、山东等省市,而棉纱产品主要流向地则是江苏、浙江等地;浙江、广东等地是化工产品的主要流向目的地。荆州市工业生产需要的工业原料如钢材、化工原料等主要由山东、江苏等地流入。其次,农副产品如棉花主要流
12、出目的地为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地。再次,荆州市农副产品的主要流向地为广东、广西、北京、福建等省市,其中棉花主要流向地还包括江苏、浙江等地,粮食、蔬菜等主要流向还包括北京、福建等地。全市的农副物资则主要来源于湖南、广东等地。表4 公路客货运统计表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年均增长率客运量(万人)5435491838683702-11.70%旅客周转量(万人/km)206000242932274176291703货运量(万吨)213681111241132-7.50%货物周转量(万吨/km)13123993265167795151369平均客运距离(km)37.9049.4070
13、.8878.80平均货运距离(km)61.44115.00149.28133.72荆州市从2001年客运量在不断下降,从2001年到2004年年平均下降11.7%。从2001年的5435万人到2004年的3702万人。城市的客货运量可以部分反映城市的发展状况,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的宏观背景下,客运量的降低说明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道路交通设施方面存在问题。见表4,图2,图3。图2 荆州历年客运量 图3 荆州历年货运量 (2)客货运周转量和平均运距逐年增加与客运量相反,客运周转量从2001年以来在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06000万人/km到2004年的291703万人/km。相对客运
14、量而言,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与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呈现出相同的趋势,从2001年到2004年货运量每年平均减少7.50%,但同时货运周转量的总体趋势却是增长的。货运量在不断减少,货运周转量在不断增加,这说明单位货物的运输距离在增加。一方面可能的原因是货运的运输距离越来越远,另一方面可能相同的货物的绕行距离加大。图4 荆州历年客运周转量 图5 荆州历年货运周转量客运平均运距自2001年开始,客运的平均运距离在不断加大,从2001年的37.9km到2004年的78.8km,增长幅度很大。这表明旅客对长距离的出行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另外由于客运量在不断减少,这表明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减少,这是一个值
15、得引起注意的趋势。与客运的趋势相同,货运出行距离在逐步上升,这表明货运距离在不断增加。但是结合货运量逐年减少的趋势来看,说明荆州市以工业原料、工业制成品流动和批发型商业活动产生的大宗货物为主导的交通需求在不断衰退。图6 荆州历年客运平均运距 图7 荆州历年货运平均运距3. 交通流量分析(1)荆州高速公路主要联系为东边的武汉和华东方向荆(州)襄(樊)高速和宜黄高速公路在荆州呈十字型交叉。调查地点为宜黄高速的罗场收费站和襄荆高速的太岳路收费站。经分析统计,得到荆州市高速和干线公路期望线图。从高速公路OD调查期望线图中可以看出荆州高速公路主要联系的方向为东边,即武汉和华东方向,说明荆州客货对外的联系
16、主要是在长江沿线;其次从北面来的车辆经荆州到达宜昌的车辆也比较多。随着武汉-荆门-宜昌高速公路和樊荆高速向南(常德方向)延伸,高速公路的客货运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图8 高速公路OD调查期望线(2)荆州干线公路上南北向的到达和过境交通量较大干线公路的调查地点为荆州万城(318国道荆州与宜昌交界处)、丫角(318国道沙市与潜江交界处)、埠河(207国道公安县埠河镇)、汪家汊(207国道公安线章庄铺镇)、砖桥(207国道荆州与荆门交界处)。从干线公路OD调查期望线图中,我们发现,南北向的过境道路和从南到东方向的过境车辆也比较多。从南和从北到达荆州的车辆比较多,而东西方向的车辆比较少。图9 干线公路O
17、D调查期望线(3)荆州公路平均日交通量主要集中在长江北侧的公路荆州市域公路年平均日的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匀,其中中心城区对外的两条国道交通流量最大,往松滋方向的流量次之,长江北岸的监利和洪湖的省道车流量近两年也增长较快,而经过长江南岸的公安和石首的车流量较少。图10 荆州市域公路年平均日交通流量调查示意图4. 现状问题(1)道路技术等级低,密度不足,路网结构不完善。当前荆州市公路等级公里通车里程6108km,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095km,其中一级以上公路仅有16.76km仅占总的公路面积的0.28。由于长江的阻隔,长江两岸的交通联系很少,城镇间的联系不够密切。(2)客货运逐年降低,客运和货运的平均
18、距离增加。从历年的流量分析显示,客运量年增长率为11.7%,货运量年增长率为7.5。同时荆州市的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都在逐年增加。这表明客运和货运的平均距离增加了。客运货运总量的逐年减少表明城市的活力在逐渐减少。(3)公路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比较大。国道207和国道318从中心城区穿城而过,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交通组织。(4)缺少物流园区缺少物流的整体协调规划,与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相比,现有场站较少,规模较小,货运场站规划、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需要。(二) 铁路运输1. 概况荆(门)沙(市)地方铁路是由荆州市政府筹资兴建的一条地方铁路,北与国铁焦柳线的荆门南(响岭)站接轨,南抵长江盐卡新港,全长9
19、0km,按国家级铁路标准设计施工,沿线设有荆门南、团林、五里、十里、荆州、沙市、沙市南等7个车站,主要作业站为荆州站和沙市南站。荆沙铁路线路采用国家级干线轻型轨道类型标准,正线为单线。设计能力为800万吨,荆沙铁路办理与全国各车站的货物直通运输业务,货物运输品类主要以煤炭、钢铁、矿建、粮食、化工、农资为主。2. 车站1988年6个车站修建完工, 1999年2月,沙市南站建成开通,每股站线有效长550m。荆州站:位于荆州区草市镇北岳山村。年货物吞吐量设计为80万吨。设有面积约为5600 m的货场,货场内铺设有2股有效长为150m的货物线和193 m有效长的煤炭专用线,货场内设有仓库2栋,面积各为
20、560 m。荆州站北端接轨有道路油专用线,长2km,装卸线2条,有效长共400m,年运量10万吨。南端接轨有江陵国家粮食储备大库专用线,长1.32 km,装卸线2条,有效长400m,年运量约10万吨。沙市站:位于荆州市沙市开发区三湾路尾。年货物吞吐量设计为200万吨,货场总面积约为15000m。货场内设有4股货物线,有效长共为795 m。货场内设有面积为1118m的仓库2栋,在沙市货场东南面连接沙市集装箱中转站、货物面积约为5000m。并配有:机务车段,列检所、运转室、车长值班室、货运室、派出所等。沙市南站:位于荆州市盐卡港东面。年货物吞吐量设计为60万吨,站内铺设有一条有效长为459m的煤炭
21、专用线,货物面积约为10000 m,年吞吐量为2535万吨,西南面与盐卡港连接有3条专用线,有效长分别为(港专1)610m(卸煤线),其中大田公司卸煤线170m,年吞吐量为10万吨,(港专2)240m、(港专3)分别为散货装卸作业区,易燃品装卸作业区及剧毒品装卸作业区。盐卡港内铁路货物吞吐量为20万吨,形成了水铁联运的格局。团林站:1股站线;五里站:1股站线;十里站:3股站线,1股货物线;枣林站,预留。 荆门南站:位于荆门市南区,北距襄北偏组站114km,南距紫荆区段站100km,原是焦枝线中间站的响岭车站,3股到发线,有4条专用线接轨。1986年改扩建为区段站与荆沙铁路接轨,设机务折返段。站
22、内主要办理干线与地方铁路的交接作业。3. 铁路历年货运量图11和表5反映了荆沙铁路历年货物发送、到达量的发展趋势。表5 荆沙铁路历年货物发送、到达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发送20.824.123.43224.631.231.934.948.83140.2到达66.174.570.975.481.6102.2118.495.179.176.677.8总运量86.998.694.3107.4106.2133.4150.3130127.9107.6118图11 荆沙铁路历年货运量发展趋势图(三) 港口运输1. 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荆州市 城市 总体规划 2007 2020 综合 交通 专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