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5页).doc
《江阴市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市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佰策地产文库上搜索。
1、江阴市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 概况江阴地区历史悠久,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自汉迄元,为乡、为县、为郡、为国、为州、为军、为路、置废分合不常。沿用名称有暨阳、江阴、暨州、连洋州。自西晋起已有1706年的建县历史,1987年撤县建市,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江阴地区古时设三门四水关,由于港口、码头的发展,南门、北门沿大街形成城外建成区。建国后,南门地区沿新河进行建设。到了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南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南门地区属于江阴市中心城区组成部分,用地范围东起花山路,西至锡澄运河,北起环城南路,南至澄南大道,面积约2.82平方公里。南门地区居民由3个社区(南门社区
2、、南园社区、环西社区)和3个村(澄南村、梅园村、工农村)组成。现有常住人口15487人,其中南门社区5848人,南园社区2419人,环西社区3543人,澄南村880人,梅园村1500人,工农村1217人。现状除工农村有部分农业人口外,其他都成为城市人口。由于历史原因,南门区内工业用地达到40%以上,而且工业门类多达十几种,以机电、冶金、电子、纺织、化学、轻工和建材为主。大小工业企业70多家,产值达28.5亿左右,主要沿河(锡澄河、应天河)分布。目前部分工厂已倒闭,有的正在搬迁中。 二、 现状分析1、 现状土地利用南门地区属于江阴市中心城区,面积约2.8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为222.11ha
3、,占78.9%,水面占21.1%。在整个建设用地中, 居住用地为78.51ha,占建设用地的35.35%;工业用地为90.15ha,占建设用地的40.59%;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总计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5.94%,其它用地比例很少。总体来说,整个南门地区用地布局较为混乱,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混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质量较差。2、 居住现状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环城南路以南,东转河、运粮河一带,呈现由中心向南拓展趋势 ,布局也体现了居住形成过程中沿河亲水性的特点。南门地区居住是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布局比较分散,与工业用地交叉布置,彼此干扰严重。由于区内道路不通畅,可达性较差,而且工业区的
4、货运车辆影响居住的安宁。区内只有少量私人商店,缺少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大部分住宅质量较低 ,绿化用地很少,环境脏乱。虽然建筑密集,由于大多住宅层数不高,用地很不经济,居住用地平均容积率只有0.8。从统计抽查的数据来看,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45,面积标准虽高,但住宅质量差,设备陈旧。住宅建筑有三种形式:公寓式、自建房、民居。公寓式住宅多为20世纪70-80年代建造,5-6层,分布比较集中,行列式布置,有合理的日照间距,基本能满足卫生通风条件,但每套面积较小,户型比较陈旧,不适合现代居住要求。自建房比较分散,层数、面积、建造年代、建设标准相差很大,有的建筑间距不能满足日照和通风要求。民居主要分布在忠
5、义街一带和东转河两侧,建造年代较久,多为一层,建筑密度很高,有的地段达到80%,建筑质量低下,缺少基本的卫生设施,根本不能满足居住要求。3、 公共设施现状公共设施用地的比例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南门地区大部分用地属于工业、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十分缺乏,区内只有在小型商店,基本上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根据用地统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仅占建设用地的6.52%,其中行政办公用地占3.12%,商业金融用地占3.1%。4、工业企业用地江阴是一个工业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南门区内工业用地达到40%以上,而且工业门类多达十几个,以机电、冶金、电子、纺织、化学、轻工和建材为主。大小工企业70多家,产值达
6、28.5亿左右,主要沿河(锡澄河、应天河)分布。目前部分厂已倒闭,也有正在搬迁中。南门地区内工业大部分属于二、三类工业,主要沿河(锡澄河、应天河)分布,这与工业生产用水、运输和排污方便有关。由于工业发展的无序性,工业大都是见缝插针,并与居住用地相互混杂,布局非常混乱,。存在废气、废水污染现象。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很低,根据抽查统计,多层厂房区的容积率为0.81,低层厂房区容积率仅为0.38。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布局混乱 、规模小、污染重、 用地效率低。目前现状工业以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普遍偏低。城南地区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对居住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污染也比较严重。5、道路交通现状城南
7、地区道路呈不完整方格网形式,澄南大道、环城南路构成区外南北主要道路,花山路、梅园路构成区内主要道路。城市东西方向主干道网已基本形成,但南北方向道路没有形成,区内道路系统更不完善,行人和货运车辆混行。道路错位交叉,畸形交叉较多,交通联系不便,尤其是东西向的联系不便。澄南大道路面质量差、货运车辆多、无人行道。区内没有停车场地,停车面积严重不足,影响道路的通畅。从总体上看,道路密度较小,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5.32%,远远低于规范指标。南门地区道路交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道路功能混杂,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不分。如梅园路,既是南门地区人流较集中的地方,车流又较为密集,居民出行很
8、不安全。(2)道路系统性差。南门地区尽端道路多,通达性较差。如南北向的南园路、中山南路和东西向的通运路,均为尽端路,无法贯通城区,给整个城区的交通联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3)干道密度很低,支路建设也很不完善。干道密度为1.7 kmkm2,远低于规范规定的34kmkm2,且干道都位于区外围。支路密度为3.25kmkm2,略低于规范标准3-5km/ km2,密度虽较高,却分布不均衡,且道路狭窄。(4)城区现有停车场过少,停车面积严重不足,影响道路的畅通。(5)规划用地内工业、居住用地混杂,且大都自发形成,这导致道路随意性很强,较为曲折。现状道路一览表、现状绿地南门地区绿地极为缺乏,不成系统。区内的
9、绿化植被较少,行道树缺乏。目前城区内只有2小块绿地,一块位于梅园路与新河交界处(江阴皮革厂制革分厂),另一块位于小学以南。规划区内河道纵横,包括锡澄运河、新河、运粮河、东转河、应天河。但大部分沿河地段没有绿化,树种也比较单一。有的地段垃圾成堆,对河流形成污染。、现状土地利用强度南门地区主要由居住和工业用地组成, 总建造面积175.2万,建设用地平均容积率为0.8,总体土地利用率不高。主要有以下原因:(1)建筑层数不高,虽然多层住宅区容积率达到1.2以上,但由于其只占总建筑面积的14.4%,而层数较低的自建房和民居层数很低,占总建筑面积的33.5%,所以平均容积率较低。(2)工业区用地利用率更低
10、,工业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34.8%,其中多层厂房占15.6%,容积率为0.8,低层厂房占19.2%,容积率不足0.4,这使得总体容积率较低。土地利用另一个指标是建筑密度。城南地区总体上建筑密度较大,多层住宅区在45-50%,低层住宅区大于40%,民居区在55-65%之间,工业区也大于25%。、建筑质量建筑主要分为三类:一类建筑指四层以上的框架结构,轻钢结构构成的建筑。一般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修建的建筑,建筑质量总体较好。二类建筑指建筑主体部分较好,多层,以砖混结构为主的建筑。一般为20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建筑。三类建筑指建筑质量较差,低层,构造简易的建筑。一般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建筑
11、。文物古迹指被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该区建筑主要由工业建筑和居住建筑组成。建筑质量大体上由北向南递减,总体质量不高。工业多为简易厂房,居住建筑以2-3层自建房为主。建筑分布:(1)一类建筑集中在环西社区、南园社区,靠近环城南路一带。主要由多层居住建筑组成,大都建于八十年代以后。环西社区内的工业建筑质量较好,部分是由轻钢材料建造的厂房。(2)二类建筑主要集中在环西社区、南园社区、南门社区,应天河靠近花山路段的两侧,以及工农村一带。建筑多由2-3层的自建房构成,建筑质量总体不高。(3)三类建筑沿东转河、运粮河两侧主要由解放前和民国时期建筑组成,具有一定的历史风貌和地方民居特色。但大部分民
12、居建筑质量很差,房屋低矮,毁坏严重。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差。建筑面积构成表三、 规划目标、职能定位与规模1、规划目标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于江阴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条件,适应开发建设需要,把南门地区建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安全舒适、具有一定地方特色风貌、环境优良的高品质城市生活区。经济目标:突出经营理念-调整用地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增加第三产业用地。充分利用旧城土地资源,运用市场原则,经营土地市场,探索旧城更新市场化模式。集约化利用土地-适度增加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文化环境促效益-通过特色风貌区的建设,提升地区品位,增强吸引力。社会目标:改善居住条件-按小康居住标准对居住用地和
13、住宅建设进行控制。增加配套服务设施-按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尤其对非盈利设施进行重点控制。保存社会网络-公共空间是社会网络形成的主要载体,因此在绿地系统和风貌区规划时,应将重点放在公共空间的营造上。具体以街巷交叉处、古井保护为节点,以传统街巷,滨河绿带为线,以公园、广场以及滨水开敞空间为面,规划设计点、线、面结合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构建南门地区居民社交网、活动网、认知网络。环境目标:改善市政设施条件-按新区建设标准配套建设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环保环卫、消防、防灾等市政设施。增加开放空间与绿地-建立公园、滨河绿带、街头绿地相结合的绿化体系。减少污染源-搬迁区内工业企业,遏制污染源。
14、河道治理-治理污水,疏通河道,开辟滨河绿带。2、规划原则南门地区的规划应在江阴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满足规划科学、手段超前、成果实用、实施灵活要求。具体贯彻以下原则:(1) 现实性原则根据江阴市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立足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现实要求,在尊重总体规划大的原则基础上,土地利用应适应批租、出让和招商引资的具体特点。 (2) 超前性原则城市更新是百年大计,南门地区的更新应突出明确的规划目标,高标准、高要求,加强规划科学性、前瞻性,引导开发建设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3)综合效益原则突出“城市经营”(city management)的理念,开发建设导入市场机制,增强旧
15、城更新活力。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土地利用集约性。同时,决不能因为短期、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影响整个地区的建设水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应统筹安排各项用地,保证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绿化用地,并控制用地合理利用与适度开发。(4) 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原则规划强调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对非盈利性公共设施、配套的市政设施、道路、河道、公共绿地、风貌区等实行严格的控制规定,而对其它类土地的使用可根据土地兼容要求,保留适当的灵活性。规划成果体现土地有偿使用和管理运作要求,达到系统、规范、简明的目的,增强可操作性。(5)发展与保护并重的
16、原则对风貌区采取保护、改善、恢复、迁建等措施,处理好风貌区与公共中心、绿地、水体和开敞空间的关系,使旧城物质环境更新与历史风貌保护并举。体现南门地区历史文化特色,以特色环境提升地区的品位。3、职能定位南门地区规划职能确定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规划定位1994年12月,由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六章第32条中确定“现有市中心应结合旧城改造、建成商业街区,提高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商业集聚效应,城市新市中心区应利用其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6月,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编制的江阴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中心城区性质定义为“以发展金融、
17、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为主的核心区”。1999年8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提出江阴城市现代化的目标是:“老城区城市活力得到加强,用地功能得到调整和发展,基础设施和危旧房得到改造;沿江经济开发区得到充实和提高,老城区、开发区和城东新区既是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又是江阴城市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000年,江阴市被公布为江苏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现状职能分析南门地区属于江阴市中心城区组成部分之一,整个建设用地中, 居住用地为78.51公顷,占35.35%;工业用地为90.15公顷,占40.59%。工业居住两类用地占建设用地
18、的75%,工业用地大部分属于二、三类工业。南门地区形成时期,由于工业的无序发展,大都是见缝插针,并与居住用地相互混杂,存在废气、废水污染现象。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很低,根据抽查统计,多层厂房区的容积率为0.81,低层厂房区容积率仅为0.38。大量的工业用地与南门地区的区位条件很不适应,结合旧城更新对用地进行调整,外迁工业,腾出空间,用于发展居住和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优化用地布局,改善环境,而且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发展分析城市是人们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的载体,城市中的实体结构,都是在不断的演变中。江阴市经过多年的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逐步呈现,新的居住区、工业区的建设为疏散
19、旧城人口与工业,优化旧城功能创造了条件,江阴旧城更新的时机基本成熟。但由于旧城多年积累的问题较多,如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少村庄插花其中,道路狭窄,建筑质量差且密度高,甚至有不少危房,因而旧城更新的难度相对较大。南门地区的更新应有助于增强土地利用的集约性,改善居住环境,增加配套设施,保存历史风貌,完善社会网络。南门地区现状用地结构严重失衡,居住环境恶劣,建筑质量差,土地利用率低,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丧失,整个南门地区的物质环境不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南门地区进行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建设当务之急。在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整个城市中心区东、西、北三面用地均已饱和,向南发展是中心城区的重要出路,而南
20、门地区又是城市中心区的延伸,距离旧城中心最近,加之南门地区多年来的文化积淀,使得该区对于整个旧城更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门地区的用地为旧城拓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根据城市发展的宏观目标对南门地区进行结构式更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考虑到城市经济发展阶段,集约式发展已经成为江阴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为旧城更新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也给旧城更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南门地区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区位条件很好,而近期江阴城市中心地价飞涨,使南门地区的更新具有很好的市场基础,也为集约式的土地利用提供了条件。“水”是现代人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南门地区河流纵横,有历
21、史悠久的东转河,在航运史上举足轻重的京杭大运河(锡澄运河),还有应天河、运粮河、新河,使南门地区成为城区少有的水网密布的地区。规划通过对河网水系的整治改造和滨河绿地的建设,该区必将成为潜在的环境优良最具水乡特色的重要城区。规划确定把南门地区建设成为高品质、环境优美的居住区,正是基于这种思路。由于南门地区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的特殊性,根据国内外成功的城市更新经验,对南门地区的改造不仅包括物质环境的结构性更新和改造,而且应该保存历史风貌,完善社会网络。综上所述,南门地区职能定位为:中心城区南部的高品质的居住区、商业服务延伸区、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历史风貌展示区。4、规划人口规模规划人口根据居住用地规模
22、计算。按规划职能定位,南门地区为高品质的居住区,目前该区内工业企业应全部外迁,调整后用地将用于增加道路、公共设施、绿地等,其余用地用于居住用地。按国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用地构成比例(占建设用地的%)一般为:道路8-15%,绿地为8-15%。由于南门地区位于城市中心区附近,干道密集,道路用地比例应取上限值。总体规划中沿锡澄运河和应天河一带为城市重要的生态绿地,区内还包括有东转河、运粮河、新河,这几条河流两侧都要保留规划绿带,因此南门地区绿地比例将达到15%以上。公共设施为10%左右,其它用地5%左右。调整后比较合适的居住用地占50%,达到110公顷左右,比现状增加约30公顷。由于南门地区规划定位
23、为高品质居住区,居住密度不宜很高,按居住用地30/人计算,居住人口为3.7万,社区配套设施按4万人规模控制。四、用地布局规划1、规划结构(1)影响规划结构的要素城市总体结构的指导与制约作用。南门地区是江阴城市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中心区向南拓展的重要方向,又与城市东西组团有着密切的联系。南门地区功能定位、道路系统、开放空间规划应在总体规划整体框架指导进行,同时根据自身条件,突出特色。规划主次干道的影响。总体规划已确定了南门地区主要道路的走向和路幅,由于这些道路多为全市级主、次干路,牵一发而动全局,因此,既定的道路成为南门地区规划路网骨架。本规划以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为骨架,形成方格网的路网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阴市 南门 地区 控制性 详细规划 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