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27页).doc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研究(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佰策地产文库上搜索。
1、经济与产业发展一、研究目的与逻辑思路1(一)研究目的1(二)逻辑思路1二、现状解读1(一)初具实力,差距犹存1(二)速度提升,结构优化4(三)发展阶段4(四)产业分析6(五)产业发展问题11三、深层剖析12(一)外部策动力12(二)自有核心力16(三)产业比选18四、发展定位21(一)基本原则21(二)总体定位22(三)产业布局25五、发展策略25(一)区域产业链整合策略25(二)品牌重塑策略26(三)产业集群策略26(四)资源价值化策略26 1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专题研究经济与产业发展 一、 研究目的与逻辑思路(一) 研究目的本专题研究的直接目的有三:其一,挖掘自身潜
2、力。荆州并不缺乏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源,留给我们的只是如何去挖掘它,并使之价值化;其二,利用外部机遇。在各种层面的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之际,充分利用外部机遇,“跳出荆州看荆州”,是本规划的重要着眼点之一;其三,锻造核心产业。理清了自身潜力与外部机遇之后,就可以着手荆州核心产业的提炼工作。展示自我发现问题挖潜蓄势综合比选目标定位推进战略本专题的根本目的: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二) 逻辑思路二、 现状解读(一) 初具实力,差距犹存荆州地处湖北中南部江汉平原金三角腹地,东望省会武汉,西接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是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通和物资集散地,地理位置重要;其经济发展在湖北省亦占据着重要位置。图1 2
3、006年湖北各市GDP比较“十五”时期,荆州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较快。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增速创十年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6.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141.8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完成169.6亿元,增长11.0%。人均生产总值为684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9:32.4:38.7。表1 2006年荆州主要经济指标与省内城市比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位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位次外贸进出口值(万美元)位次武汉市2590.0011293.331423463.71黄石市401.036148.27763
4、533.22宜昌市694.912262.20315964.43荆州市438.064254.07410266.34襄樊市675.183277.9729183.05孝感市404.155183.5267043.76鄂州市168.331371.56136661.57黄冈市391.197184.4752721.38荆门市348.738128.1192465.59咸宁市234.151088.01112065.610仙桃市162.511470.32141894.211十堰市338.159144.7281141.912随州市218.3311103.5910709.113天门市122.301676.691256
5、1.314潜江市125.281549.4416239.115恩施州189.501263.131562.516神农架6.19172.251717续表1 2006年荆州主要经济指标与省内城市比较GDP增速(%)位次工业增加值(亿元)位次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位次武汉市14.81870.531178.601黄石市13.92177.45415.335宜昌市12.26271.77227.372荆州市9.21597.01712.867襄樊市12.08196.80320.623孝感市11.11298.80612.738鄂州市13.1369.3396.4612黄冈市10.01458.101115.354荆门市1
6、1.31191.38810.179咸宁市12.6555.48128.7111仙桃市10.61347.22132.8015十堰市8.317120.01513.206随州市12.1760.00104.7613天门市12.0928.10161.6716潜江市12.9444.31143.2914恩施州8.81628.181510.0310神农架11.5101.07170.5017从湖北省域范围来看,荆州的总体经济实力在省内较为领先,2006年GDP位居全省第四,经济总量仅次于武汉、宜昌、襄樊。外贸进出口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表明荆州对外经济联系较强,市场需求拉动大。荆州处在武汉都市
7、圈与宜昌都市区的联结轴线上,在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中,作为将要发展的5个特大城市之一。因此,荆州在湖北省城镇体系中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虽然荆州的总体经济实力省内领先,但与武汉、宜昌、襄樊等三大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其他经济指标优势并不明显。2006年GDP的增速低于除十堰市和恩施州的其他所有城市;地方财政收入位居第七,低于武汉、宜昌、襄樊、黄冈、黄石、十堰等市;工业增加值位居第七,低于武汉、宜昌、襄樊、黄石、十堰、孝感等市。因此,荆州的工业发展仍相对落后于其他同类城市,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不足,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荆州要发展成为辐射带动鄂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必然要求抓住中部崛
8、起和长江流域经济带建设的良好契机,加快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二) 速度提升,结构优化图3 荆州历年三次产业变化情况图2 荆州历年GDP变化情况从时间序列来看,荆州的经济发展是速度不断加快与结构不断调整并进的过程。从改革开放至今,荆州的经济增长不断加快,经历了由缓慢增长、稳定增长向加速增长过渡的多个阶段。1978-1991年为经济缓慢增长阶段,1992-1997年荆州处于是稳步增长阶段;1998以来,荆州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加速增长阶段,发展速度不断提升,GDP增长速度由2005年的8.1%提升到2006年的9.2%。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也随着经济总量增长而不断调整。近30年的数据表
9、明,荆州的第一产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直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开始逐步减缓;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较快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长相对较快。就结构特征而言,荆州作为农业大市,1999年以前第一产业一直占据着最高的比重,2000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开始超过第一产业,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至2005 年才开始高于第一产业的比重,仍低于第三产业。随着“工业兴市”战略的实施,荆州市的工业发展走出低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断提高。(三) 发展阶段根据学术上对工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判断方法,通过考察荆州的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轻重工业比例等指标,来判断其所处的发展阶段。表2
10、钱纳里人均GDP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1970年/美元)人均GDP(1980年/美元)人均GDP(1998年/美元)初级产品生产阶段140 - 280300 - 600530-1200工业化阶段初级阶段280 - 560600-12001200-2400中级阶段560-11201200-24002400-4800高级阶段1120-21002400-45004800-9000发达阶段初级阶段2100-33604500-72009000-16600高级阶段3360-50407200-1080016600-25000表3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工业经济发展阶
11、段阶段特征值R: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农业经济阶段R 20%工业初兴阶段20 % R 40%图4 三次产业结构、人均GNP与工业化阶段的关系表4 霍夫曼系数对工业化阶段的划分霍夫曼系数特征描述第一阶段5 (1)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占据统治地位第二阶段2.5 (1)资本资料工业发展开始加速第三阶段1 (0.5)资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规模相当第四阶段1以下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消费资料工业荆州各项指标特征如下:(1)人均GDP为 6844元;(2)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到到的发展阶段,目前三次产业比重为28.9:32.4:38.7;(3)轻重工业比重为1:1.5,重工业比重相对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
12、平。表5 2005年荆州与湖北省其他城市轻重工业比城市轻重工业比城市轻重工业比武汉市1:3.6荆州市1:1.5黄石市1:10.0黄冈市1:1.1十堰市1:20.2咸宁市1:1.5宜昌市1:3.2恩施州1:0.7襄樊市1:3.2随州市1:1.5鄂州市1:5.9仙桃市1:0.3荆门市1:4.3潜江市1:2.6孝感市1:1.4天门市1:1.2全省1:3.0图5 荆州主要年份三次产业比重综合以上指标,判断荆州目前工业经济所处发展阶段为工业化初期阶段。(四) 产业分析1. 第一产业荆州是湖北省农业大市,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为222.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渔业的产值比上年有所增长,林
13、业、牧业产值有所下降。表6 2006年荆州农业总产值构成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业120.27.1林业2.3-2.3牧业43.1-2.3渔业53.32.5荆州的农产品特色鲜明,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占到全省较高的比重,尤其是棉花和水产品产量增长快速,2006年棉花产量达到14.9万吨,占全省比重达33.2%,水产品产量达67.9万吨,占全省比重达20.5%。此外,油料、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6.3%和14.5%。表7 2006年荆州主要农产品产量名称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占全省比重(%)粮食720.4321.5-0.214.5棉花
14、143.514.920.233.2油料332.445.5-2.616.3蔬菜232.12.67.9水产品67.94.520.5图6 2006年荆州工业经济所有制增加值构成2. 工业(1)概况随着“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荆州的工业突破原来的低迷状态,开始加快发展。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为124.1亿元,增长1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但增速仍比全省平均增速低2.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实现利税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0.8
15、,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随着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全市工业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从所有制结构来看,荆州的规模以上工业以股份制经济为主,其所占比重达57.1%,国有经济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分别占比18.6%和 10.3%,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的增长速度最快,比上年增长30.3%。从轻重工业结构来看,荆州轻重工业比由2005年的1:1.5变化为2006年的1:1.7,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表明荆州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2)行业构成荆州现已基本形成化工、机电、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冶金建材、造纸森工等六大支柱产业,这六大支柱产业集中了荆州95%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总
16、产值占全部规模企业的95.3%。其中,化工、机电产业作为荆州工业的主力军,2005年分别实现总产值72.86亿元和71.4亿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29.3%和28.7%,荆州工业开始呈现出由轻纺为主向重工化发展的趋势。行业门类企业个数(个)总资产(亿元)从业人员(人)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绝对额占比%绝对额占比%绝对额占比%绝对额占比%绝对额占比%全市572100307100126480100248.8810078.7100合计54495.1258.684.211649592.1237.395.372.592.1化工10618.574.924.42377518.872.8629.318.
17、623.6机电13022.771.423.32571520.371.428.716.420.8纺织9716.929.29.53199825.334.413.89.311.8农产加工9115.940.613.2108918.631.412.610.212.9冶金801421.771565712.4239.211.414.5造纸森工406.9920.756.884596.720.38.26.68.3表8 2005年荆州规模以上工业支柱产业情况(3)支柱产业化工产业:化学工业是荆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06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18.5%;2005年总资产达到74.9亿元,占
18、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4.4%;实现工业总产值72.8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9.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1%;完成工业增加值18.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3.6%。荆州的化工产业主要由精细化工、农用化工、医药化工、日用化工等四大行业构成。石首的楚源集团是荆州精细化工的龙头企业,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石油化工百强企业和全国化工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博尔德具有年产苯酐8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0%,新生源的胱胺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居全省首位,可见,精细化工行业在荆州已初显雏形;农用化工行业中的沙隆达集团,是全国农药行业的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医药化工方面有
19、天济药业、滨湖双鹤药业、津奉药业、湖北德东制药等骨干企业;此外,以利洁时、活力28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也是荆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但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逐步丧失了昔日日化产业的品牌效应,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减弱。由此可见,化工产业是荆州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的地位逐步显现,但企业的集聚效应和产业规模仍待提高。机械工业:荆州现有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130家,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8.7%;完成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0.8%。其中汽车零部件行业和石油设备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荆州现有法雷奥、神电、恒隆、环宇、环球、巨鲸、湖北万向、博
20、盈、飞利浦等大中企业,汽车零部件行业占全省比重大,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荆州市一批机械工业企业抓住汽车工业发展的机遇,大力开发汽车零部件产品。神电公司由生产农用柴油机、电机转为生产汽车电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电机生产基地之一;仪表公司由生产家用电表转为生产汽车空调,成为全省最大的汽车空调生产厂家;九龙公司由生产工模量刀具转为生产汽车动力转向器,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骨干企业的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设备行业现有石油第四机械厂、四机赛瓦公司、江汉建机、四机特车、四机精密铸造、郢龙机械制造等10多家大中企业,形成了以石油机
21、械制造为中心的企业集团,规模优势明显。知名品牌有“四机”、“赛特”、“江汉建机”等。钢等主原料主要为来自宝钢、鞍钢,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目前,企业运行良好,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国。纺织业:纺织业是荆州传统支柱产业,现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97家,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6.96%。2005年,规模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3.8%;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1.8%。荆州纺织业以棉纺织为主,拥有棉纺锭近126万锭,同时有印染、化纤、针织、服装、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等十多个配套行业,年产棉纱14万吨、棉布1.5亿米、印染布1亿米、毛巾及其它
22、针复织用品3000多吨。其中棉纱、棉布、混纺布在全国有一定的竞争力。纺织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有金安、奥达、乾盛、越美等棉纺锭在10万锭以上的纺织企业,奥达、乾盛等企业主要以生产中高档纱和服装面料为主,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荆州的纺织业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产业链尚未形成。产品单一,主要以棉纱、坯布等初级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目前全市仅有高新技术纺织企业1家,技术水平较为落后。荆州应当以建设全国纺织生产基地为契机,加强印染及后整理生产线的建设和改造,形成以棉纺织、化纤、印染后整理、产业装饰用纺织品、服装五大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链,提高终端产品比重和产品附加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荆州市 城市 总体规划 2007 2020 经济 产业 发展 专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