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招商神龙地块深化定位报告.pdf
《2021招商神龙地块深化定位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招商神龙地块深化定位报告.pdf(207页珍藏版)》请在佰策地产文库上搜索。
1、2020年 10月招商蛇口神龙一厂地块定位报告1东风大道高架MM2关于本案定位的思考大体量 风险与机会并存,评估风险、探寻机会,确保项目成功区域研究1.区域能级分析,研判项目发展的基本底面2.区域前景分析,梳理项目基本定位的方向市场研判1.市场环境分析,预测项目发展的基本前景2.竞争环境分析,寻找项目市场定位的方向客户分析1.客户风险分析,思考项目销售的核心问题2.客户属性分析,寻找项目定位打造的依据3本案定位思路:大盘 风险丨机会丨方向 整合分析本体认知梳理项目基本特征 寻找定位突围契合点项目定位基于本体特征,迎合区域发展和市场空间,围绕客户标签,导出项目定位产品建议基于定位和客户之下的产品
2、打造建议营销策略项目营销策略的初步计划4区域研究: 城市发展盘面 区域发展定位 转型发展空间城市战略定位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非世界级城市群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哈长辽中南天山北坡呼包鄂宁夏沿黄兰西关中平原山西中部中原长江中游黔中成渝滇中北部湾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三大战略:长三角、长江中游以及成渝城市群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长江中游城市群为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区域,向西承接成渝城市群,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武汉肩负使命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十三五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五大城市群共同组成“钻石都会区”;武汉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战略地
3、位凸显。超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肩负使命城市(广州、杭州、武汉)中西部节点城市(长沙、昆明)都市圈周边城市(例:环沪都市圈)强悍的内生型城市(例:台州)其他一般性城市(例:台州)人口密度过高,通过都市圈一体化向外疏导产业和人口区域中示范城市,平行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房地产带动经济,加快城市基建通过与大城市的协同关系,吸纳外溢人口,带动经济发展政府加大资源倾斜的力度,加速基建与路网的建设人口基数小,房地产作为财政的主要来源用于招商和基建都市圈规划引导方向排名GDP人口第三产业占比净出口净出口与GDP相关比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与GDP相关比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支出与GDP人均GDP人均可支
4、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支出与收入比例1上海重庆北京上海东莞上海济南上海天津深圳上海上海郑州2北京上海上海广州上海北京西安北京上海无锡北京广州天津3深圳北京广州苏州佛山广州武汉重庆重庆苏州深圳深圳广州4广州成都杭州深圳宁波重庆长沙深圳北京南京广州北京重庆5重庆天津成都东莞苏州成都福州天津深圳北京苏州杭州福州6苏州广州天津宁波广州武汉青岛广州郑州上海杭州佛山佛山7成都深圳西安佛山深圳深圳成都武汉宁波广州南京东莞杭州8武汉武汉南京重庆福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杭州宁波苏州武汉9杭州苏州济南杭州无锡南京广州成都青岛武汉无锡宁波东莞10天津杭州深圳无锡杭州苏州杭州杭州西安宁波佛山无锡深圳11南京郑州青岛郑州郑
5、州天津郑州郑州杭州长沙东莞济南上海12宁波西安武汉南京南通长沙天津宁波济南南通济南南京泉州13无锡青岛合肥福州南京青岛泉州南京长沙佛山长沙长沙青岛14青岛济南郑州南通泉州济南宁波青岛广州青岛武汉天津成都15郑州泉州长沙青岛青岛西安重庆长沙合肥合肥成都武汉济南16长沙南京福州成都重庆郑州佛山西安南京福州青岛成都长沙17泉州东莞重庆泉州长沙宁波上海济南成都泉州天津青岛北京18佛山长沙苏州长沙合肥福州南通合肥苏州东莞南通福州南通19东莞宁波无锡合肥成都无锡北京无锡南通郑州泉州郑州无锡20济南佛山宁波武汉西安泉州合肥南通福州济南合肥泉州合肥21合肥福州南通西安武汉佛山无锡福州佛山成都福州南通宁波22福
6、州合肥东莞济南济南南通东莞佛山无锡西安郑州合肥苏州23南通南通佛山天津天津合肥苏州东莞东莞天津西安西安南京24西安无锡泉州北京北京东莞深圳泉州泉州重庆重庆重庆西安图:2019年全国万亿GDP城市对比新一线 产业基础牢固 家底厚实大盘稳: 2019年,武汉市GDP总量连续跨越1.5万亿、1.6万亿两个台阶,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4位。 武汉经济底盘庞大、难以撼动,产业基础牢固且大企业集聚度高,支撑依然强劲。城市基本面2020投资加速1、3月16日,东湖高新区集中线上签约超260亿元,含光谷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等2、武汉旅游集团拟投资1亿打造黄鹤楼夜游项目3、4月8日,沃尔玛中国宣布,未来五年将
7、在武汉投资30亿4、4月8日,融创、武汉地产集团与黄陂区签约“融创武地长江文旅城”5、东湖高新区签约约400亿,包括小米武汉总部二期项目、大唐&蔚来智慧交通与车联网项目等6、5月5日消息,黄陂全面启动汉口北商贸物流区提档升级。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线上与线下、批发与体验、内贸与外贸融合互动的现代智慧商贸物流平台。7、8月19日,总投资12亿元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武汉产业基地项目在武汉开发区通航产业园开工建设,将助力武汉打造功能完备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体系。8、9月22日,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园开工。9、9月28日,2020湖北高质量发展资本大会发布设立的“百亿基金”湖北洪泰高质量发展基金落户武
8、汉经开区,助力“数智网端”。回血迅速,未来可期:疫情使得武汉城市基本面深度曝光,解封后武汉持续凭借工业基础良好、科教优势突出、交通优势明显的稳固基本盘,高频吸引重大投资入汉,快速为经济复苏注入活力010203招商加速1、4亿,泰瑞思国际健康产业园、卓翼智能制造产业园落户江夏2、武汉隐秀山居(香港昇诚投资、武汉海兴房地产)综合体项目签约蔡甸,拟投资30亿3、金地健康城、复星阳逻国际时尚创意城、宝龙集团购物中心、世纪天润教育特色小镇签约新洲4、阿里巴巴武汉产业社区项目签约武昌,兼负阿里巴巴华中办公总部及新零售示范基地职能5、4月16日,洪山区商务局工作人员告知永旺梦乐城项已签约,预计将落地南湖片区
9、。基建加速1、3月24日,中铁十四局地铁5号线三标段顺利复工。同时,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12号线同步复工2、地铁11号线葛店段工程复工复产准备到位,上海赴武汉首支重大工程建设团队出发,参与建设地铁12号线3、3月11日,郑万高铁兴山段建设工程恢复作业,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接入工程同步复工。2021年通车4、城投集团在建的城建项目江汉七桥、武嘉高速、杨泗港青菱段等35个城建项目正式复工5、第四轮地铁规划调整、第五轮地铁规划编制启动6、2025年前实施16条过江通道建设7、 武汉四大国家级基地之一,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4月即启动复工,加快推进建设速度疫后武汉经济快速复苏8疫后武汉得到高度关注,
10、城市形象积极回复,对外吸引力提升,十一假期,武汉接待游客近1900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19亿元,旅游人次及收入恢复至去年同期83.21%和73.18%;各区积极寻求经济有序复苏,打好疫后经济重振战,今年前8个月,武汉经济开发区已签约产业链项目投资额564.6亿元,规模位居全市第一。疫后武汉经济快速复苏城市形象积极 回血快HAN9WU城市发展盘面小结:【战略地位 家底厚实 恢复迅速】10板块传统印象及认知:区域变化趋势及认知重塑 “1+6” 向“133”城市发展结构转变,强化3个副城光谷、沌口和临空港的地位,产业驱动更清晰; 2017年升级成为“1331”空间格局,加入长江主轴发展战略。“
11、1331”城市空间格局1个主城1个主城:是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区域共赢发展的核心区,重点突出现代服务和环境品质提升。3个副城:是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的承载区,重点突出战略集聚功能,功能突出、配套完善的综合性城市。3个新城组群:是国家中心城市重要职能的承载区,重点强化产城融合和宜居宜业发展。1个未来城市:突出未来发展模式、发展潜力和弹性适应能力,超前谋划武汉远景发展,为未来30-50年发展预留空间3个副城(光谷、车都、临空)3个新城组群(东部、南部、西部)1个未来城市(长江新城)“133”城市空间格局1个主城区“1” 即三环以内的中心城,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承载
12、区。重点打造以长江两岸为核心的中央活动区(CAZ),突出国际化服务功能向CAZ集聚,重点发展高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旅游等功能服务。“3”个副城,分别承载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性功能。“3”个新城组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空间拓展的重要地区。3个副城(光谷、沌口、临空港)3个新城组群(东部、南部、西部)“1+6”城市空间格局1个主城区“1+6”空间格局,完善以主城为核心、新城为重点、重点镇和一般镇为纽带,中心村和特色村为基础的“一主城、六新城、百集镇、千村塆”的全域四级城镇体系,推进主城集聚发展,新城轴向发展,镇村特色发展。贯彻“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发展理念
13、,形成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6个新城组群(北部、东部、东南、南部、西南、西部)强化3个副城长江新城出现城市发展格局根据2049远景规划,武汉未来产业主要集聚在阳逻大临港、沌口大车都、天河大临空及吴家山都市产业区,大光谷未来定位为重点科技新城,车都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面临产业升级转型。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产业规划格局大车都产业协作区战略定位:打造成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基地、中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产城整合示范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制造、智能装备、商贸服务、通用航空、健康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区域产业定位沌口经开区作为武汉三大副城之一,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核心支撑产业,承载武汉国
14、家中心城市先进制造功能。2019年6月28日,武汉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武汉将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修为契机,推动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形成“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空间格局:规划提出将发展轴线上的光谷、经开、临空这3个新城组群升级为副城,以此承载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光谷科技创新功能经开先进制造功能临空枢纽物流功能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副城车都承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按照100万至200万人的大城市标准建设传统优势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健康食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制造与再制造生物医药经开区14区域发展成果“南光谷,北车都”历来是武汉G
15、DP支柱,2019年经开区GDP1644亿元,排名武汉市第二,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依托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核心支撑产业,是武汉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经开区现有发展基础非常良好1,800 1,644 1,391 1,355 1,351 1,255 1,234 1,071 951 948 673 850 761 401 -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武汉2019年各区GDP排名发展趋势稳、快、优稳增长、促发展,经济指标稳中有升;抓招商、扩投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现状五 “强”& 四“多”经济实力强、产业配套强、交通网络强、科技实
16、力强、人才实力强;大型企业多、水资源多、文体设施多、国际化配套多在中西部开发区中,沌口发展迅猛,独占鳌头;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一个愿景”:打造全球知名“”车都”;“两条路径”: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坚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三项重点”:奋力实现经济、城市、民生升级,推进产城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四个目标”:国家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先行区及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引领区武汉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武汉市工业经济
17、的主战场、主支撑、主引擎,经济指标常年位居武汉第一,2019年位居武汉第二。15区域发展成果 居住人口:周边居住人口较为密集,主要分布于东风大道西侧,1km范围内超5万人,3km范围内达26.23万人,对生活性商业消费有一定需求;规划人口进一步导入(规划65万人)以及新房价值逐渐提升,客群基数与消费能力将有显著提高 产业人口:周边3km范围内产业人口超过7.2万人,沿东风大道两侧已有多个市场化写字楼,具备商务发展基础,但尚未形成成熟集聚的商务氛围;未来随着规划产业落实及新建项目入市,产业相关的商务、文化消费将成为本案商业重要发力点1KM小区名称距离(米)户数佳和馨居9311,108美好愿景香榭
18、丽舍1,000879松海苑547262世纪阳光花园650562东风阳光城东区(1,2期)1,0001,513东风阳光城银杏苑(3期)7691,057金荷花园625753绿岛花园660879东方花园680756佳和馨居8101,108和居名爵949658宁康园2002,753安康园100148吉祥国际1,000532湖滨社区8952,825健龙果岭公元5481,363合计总户数17,156(户)合计人口总数(按照每户3人计算)51,468(人)写字楼项目名称项目体量(万平方米)东合发展中心8.3经开万达广场4武汉建工科技中心8.5产业园/独栋办公项目名称项目体量(万方)华中智谷50武汉设计产业园
19、6.8沌口总部基地华中电子商务产业园14.2海创云国际企业中心/湖北太子湖文化数字创意产业园10武汉基金小镇16合计:97万平方米项目周边3km写字楼分布项目周边3km小区分布居住人口 具有生活性商业消费需求写字楼项目名称项目体量(万平方米)财富广场4嘉昱建银商务公馆5.3沌口都汇4.9绿岛大厦3合计:38万平方米产业人口 具备商务发展基础项目周边3KM内人口为32.79万人,其中居住人口26.23万人,流动人口约6.56万人项目周边1KM约17,156户,居住人口超5万周边新房市场价格中等周边新房均价:14,026.3元/平方米周边在售二手方均价:13,664.6元/平方米项目周边3KM办公
20、面积38万、产业园办公面积97万按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整体入住率80%积算,3KM办公人群超过72,000人;未来项目周边电动车厂与本案大体量产业办公入市,商务人群进一步增加;注:3Km人口规模为流动人口总规模,其中通过周边住宅总量细化推出居住人口规模HAN16WU区域发展定位小结:【三大支点副城 汽车产业支撑】17光谷提速 车都放缓 2019年,武汉市第二产业占比大幅萎缩,由2018年的43%下滑至36.9%,一年内骤跌近6.1个百分点。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也由2018年的6377.75亿元,下滑至5988.88亿元,缩水近400亿元,而汽车是制造业支柱行业:武汉的汽车制造营收占总制造业
21、的24%。 2019年光谷经济总量达1876亿元,首次超越经济开发区跃居武汉之首,公开舆论指出,这标志着工业重镇武汉高新技术成为发展第一动力,实现从“钢时代”至“车时代”再到“芯时代”的转换,光谷东,也从武汉的尽头变为武汉发展新起点产业发展分析18产业发展分析传统汽车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车都面临转型提升阵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8年湖北省汽车产量波动上升,2018年受全国汽车行业下行因素的影响,湖北省汽车产量较2017年有小幅下降; 根据东风公司2019年年报,2019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持续下滑,同比下降8.23%,同时东风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滑,2019年下滑比率
22、达6.24%。转型期发展承压出现下滑武汉开发区历年经济总量(:亿元)GDP 2016年首次破千亿,成为武汉首批破千亿的行政区之一,2017-2018连续两年排名第一,2019年略有下滑19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武汉按照“大城市”标准打造光谷、车都、临空三个副城,沌口为三大城市副中心之一,承载先进制造城市核心职能,打造南部新城组团,打造产学融合的示范区。武汉2017年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转型的阶段,沌口定位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示范基地。本案所在位置为副城中心区位,区域产业发展事关项目开发成功与否。未来五年,是决定开发区命运的五年,能否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较快
23、发展,能否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是摆在开发区面前的两个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开发区网站产业发展分析城市总体规划与战略定位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网联汽车202020年9月,湖北高质量发展资本大会“数智网端、驱动未来”分论坛,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汉南区委书记彭浩: 做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文章,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发展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数字经济新动能,实现“中国车都”向“中国车谷”的跨越。 “汽车工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共享化,成为下一代汽车发展潮流。产业发展调整 | 从“车都”到“车谷”下一个时代开启
24、21区域发展方向调整90年代以厂为核心的居住、生活集约高效期产业复合型发展产业聚集期十三五后期及十四五颠覆型发展产业及城市功能格局新规划,老旧厂房腾退重建,新的生活功能区再建十三五之前功能重新规划,产业发展后的城市功能划分、产城融合【区域向集约高效化发展】区域发展经历了以厂为核心的产业聚集时期、产城融合发展到当前向更集约高效化发展的产业及城市功能新格局形成的阶段,区域发展促进了高能级项目的形成,同时也需要高能级项目支撑;这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趋势,也是武汉市的发展趋势。22大背景下的时空机会:项目所在板块向商务核心区转变23板块功能调整方向开发区规划有八大园区,本案位于沌口创新发展中心的商务城,
25、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是产业升级发展的排头兵。产业支撑与核心商务配套共享,随着厂房的集约、腾退,该板块将承载商务核心区功能。24产业升级调整方向国家武汉经开提高制造业科技含量与精尖度/结合城市优势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八大产业,结合武汉工业基础导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智能制造升级、抢占“下一代汽车”创新制高点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管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大健康产业、数字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八大重点产业把握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加快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方向转型升级。支持传统汽车产业在扩大规模中转型,实现整车及核心零部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招商 神龙 地块 深化 定位 报告
